当前位置:价值范文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看云识天气导学案6篇(全文)

2023年看云识天气导学案6篇(全文)

发布时间: 2023-05-03 02:00: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看云识天气导学案6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看云识天气导学案6篇(全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一

一、 由《火烧云》导入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要求:1、找出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

2、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提示:1、晴天云简表

2、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3、云的光彩简表

三、多媒体教学,理解课文内容

1、 简单核对各种表格内容

2、 出示云彩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及特点、对应的天气情况。

3、 总结看云识天气的基本方法

四、品味文章语言

1、 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 仿照文中例句造句

五、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结合《课课练》第六题,重点分析课文第三小节

六、实践

看云识天气,出去预测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

七、作业

1、 收集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分类积累

2、 每天抽个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轮流发布天气预报。(一个星期)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二

第一课时

一、出示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掌握字词。

2、了解课文结构,弄清文章层次。

二、自主学习

板块一 (一)自读课文,文体感知

1、划记生字新词,掌握字音词义:

(1)注音:

峰峦 luán 点缀 zhuì 绫纱 líng 弥漫 mí 月晕 yùn

崩塌 bēng tā 一刹那 chà 一霎间 shà 预兆 zhào 轻盈 yíng

匀称 yún chèn

(2)释义:

姿态万千:___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预兆:____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点缀:__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

弥漫:___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2、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或收获。(可与达标册上《后母的三巴掌》作比较说明)

《后母的三巴掌》:记叙文,感人,受到教育

本文:说明文,学到知识

3、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事理说明文

板块二 (二)听录音,内容感知

4、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云和天气的关系(看云识天气)

5、这篇文章的语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说说你的理解。

生动,使用了大量的比喻等

板块三 (三)学生自由朗读,结构感知

6、找出总写云与天气关系的句子。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7、对于云与天气的关系,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找出表明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从两个方面来说的:

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句子:“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角度变化的句子:“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8、课文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如果要你划分段落,你会怎么划?说说这样划分的理由。

总(第1段)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分(第2~6段)怎样看云识天气。 1层:(2~5段)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2层:(第6段)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总(第7段)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

一、了解目标

3、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

板块四 (四)分析第1节

找出能揭示云与天气关系的句子(课文的中心句),并分析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打比方

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总: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分:有的……有的……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

总: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能不能将省略号前后的句子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因为调整后就不能与前面的“姿态万千”和“变化无常”彼此对应了。

4、说说这一段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 如: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运用对比 如: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用词准确 如:点缀得很美丽……笼罩得很阴森

5、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请仿照课文第一段中的例句写几句话。

(1)以“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开头仿写:

夜暮四合,周围的群山,形态各异,宁静无比。它们有的像瘦弱的骆驼,被背上的重物压得挪不开步;有的像卧佛,神态安详的打着盹;有的像巨莽,在流云的映衬下慢慢潜行;还有的像一堵闸门,像天上倒挂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

(2)以“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开头仿写: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板块五 (五)分析第二节

6、第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它关联到以下第几节?与这几节构成什么关系?

承上启下,关联到第3、4、5节,与它们构成总-分关系

7、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三、当堂训练

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写出本段的中心句。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找出第一段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的句子。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 打比方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招牌”原意指 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售的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 , 文中的意思是 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

4、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两个词语,分别写出了云的 形态 、 特征 。

5、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总——分——总 。并用“‖”标出层次。

6、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准确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各种形态。

7、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表明不可枚举,列举未完

第三课时

一、了解目标

4、练习快速阅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

5、了解不同种类的云与天气变化间的关系,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二、自主学习

板块六 (六)分析第三节

1、这一节主要承接第2段的哪句话来说的?具体说到了哪几种形态的云?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承2段中的“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来说的

说到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共同特征:高而薄,预示天气晴朗

2、请设计一种表格,列出该段中出现的几种云的名称、特征、以及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0xx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20xx米左右

较薄

天晴

这一段采用什么结构形式?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有哪些?

先分后总,逻辑顺序,作诠释、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

板块七 (七)分析第4、5节

4、这两节主要承接第2段的哪句话来说的?具体说到了哪几种形态的云?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承2段中的“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来说的

说到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和积雨云

共同特征:低而厚密,预示阴雨风雪

5、请设计一种表格,列出该段中出现的几种云的名称、特征、以及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位置天气征兆

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

晴转阴

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

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

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三、当堂训练

一、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二、《看云识天气》一文提到了卷云、卷积云、积雨云、高积云、积云、高层云、卷层云、雨层云等八种云。请写出晴朗天气和阴雨雪天气遇到的分别是哪几种云?各有什么特点?

1.晴朗的天(1)种类: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2)特点:轻 高 薄

2.阴雨雪天(1)种类: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2)特点:密 低 厚

三、阅读第三段,完成下面问题: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cn〕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说明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的位置、形态及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说明的现象是 云的形态 ,说明的本质是 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

3、这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的说明,又有生动的说明,请各举一例。

平实: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生动: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4、说明加点的词的表达作用。

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一般”和“常”都是起限制作用,表明在通常情况下是这样,但也不排除例外的情况,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第四课时

一、了解目标

6、学会用自己的话形象生动地介绍某一种云。

7、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二、自主学习

板块八 (八)分析第六节

这一节还是承接第2段来说的吗?说的还是云的形态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吗?

不是,而是说云上的光彩现象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请设计一种表格,列出该段中出现的几种云的光彩现象的种类、特征、以及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

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

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板块九 (九)分析第7节

3、第7段的四句话分为三层,请概括它们的意思。

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意义;

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看云识天气的注意事项。

板块十 (十)拓展延伸

4、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和同学交流,并作分类积累

瓦块云,热死人;梯梯云,干破盆。 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起了鱼鳞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日落云里走,雨落半夜后。

天上起了泡泡云,不过三天雨淋淋。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穿衣。

三、当堂训练

一、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 作诠释、打比方 )

2、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 作诠释 )

3、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作诠释、打比方 )

4、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作诠释 )

5、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作诠释、作比较 )

二、阅读第六段,回答下面问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了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示(⑤)。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文段中①处应填的词语是( C ) A、断定 B、推定 C、推测 D、猜想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中心句是文段的第一句。

本段说明了云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3、文段的第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句中的“还”一词怎样理解?

作用:过渡,总领下文。

“还”点明此段和上段一样,也是讲云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4、文段②处应填的颜色是 红色 ,③处应填的颜色是 紫色 。

5、结合文中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出现日晕或月晕就意味着有风雨?

因为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而卷层云向前推移就容易形成高层云雨层云,这些云往往会带来风雨天气。

6、文段④处填天气状况是 阴雨天气就要到来 ,⑤处填天气状况是 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7、本段中引用的谚语较多,也构成了写作上的鲜明特色,试分析其作用。

①使文章鲜明生动;②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便于记忆;③使说明更简洁、准确。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篇三

第二十二课  看云识天气

第1课时

导学目标

1.速读课文,能准确概述课文内容。

2.掌握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自主预习

一、字词积累

1.易写错的字

点缀(zhuì)轻盈(yíng)绫纱(líng) 冰雹(báo)圆弧(hú)谚语(yàn)

2.易读错的字

弥漫(mí)月晕(yùn)峰峦(luán) 一霎间(shà)

3.重点词语释义

(l)峰峦:山峰和山峦。

(2)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3)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4)轻盈:本文指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5)崩塌:崩裂而倒塌。

(6)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7)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8)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9)变化无常: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二、素材积累

1.关于天气的谚语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围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鱼跳水,有雨来。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泥鳅静,天气晴。

猪街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2.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l)麦苗盖上棉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2)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3)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4)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

三、结构思路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问题一  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该句哪个词形象地说明了云与天气的关系?

问题二  你能迅速判断出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根据本文的介绍,画一个示意图。

探究  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介绍要求:1.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抓住云的特征;2.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示例:“h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缓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当堂达标】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在连嶂竞起群峰____(sǒng)翠的山地上空读云,你会惊____(yà)稼轩公“我看青山多妩媚”乃神来之笔。在阳光的激射下,有一簇(  )树冠,就  有一蓬荧荧熠熠的绿焰。这绿焰落在峰巅,便燃起鹅  黄嫩碧,落在山腰,便燃起苍苍茫茫,落在幽谷,便越  过苍茫,燃起一派深蓝浅黛(  )。

2.选出不是比喻的一句()

a.高积云排列很匀称,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b.他的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默中苏醒过来。

d.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3.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②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③卷云在聚集着,④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⑤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⑥天气就将转阴。  ⑦这种云叫卷层云。

a.⑤③④①②⑦⑥      b.⑤③①④⑦②⑥

c.①②③④⑤⑦⑥      d.⑤⑥①②③④⑦

4.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的含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人句中空白处。

(l)那最_______(轻快  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2)卷云丝丝缕缕地___________(飘浮  起伏)着。

(3)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_____(清楚清晰)。

(4)云,能够帮助我们_______(识别辨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课后提高

一、积累与运用

1.请你写出描写天气的成语。

(l)晴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任选一则拟写标题(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一今年4月份以来,地处长江沿线的荆州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农田干裂,鱼塘缺水。截至5月30日,荆州八个县市区受旱面积已达529,12万亩,旱情已导致洪湖水面缩小了108平方公里,曾经是荷花的海洋,现在湖底可以行车走人。

新闻二XX年7月8日至21日,荆州普降大

到暴雨,长江水位高涨。连续暴雨导致全市188.6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人,受灾面积28.09万公项,倒塌房屋8 929间,损坏房屋19478间。专家认为,围垦占用湿地,乱砍滥伐森林,堵塞淤积水系,是洪涝不断的主要原因。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3一5题。

①“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颜色的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据目则估计,地震云高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②地震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③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第二种是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云,一般预示着1周以后有地震;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预示着三天以后有地震;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一般出现在地震当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

④据气象观测报道,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傍晚会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是当地可能发生有感地震的预兆。这种云的垂直方向,大体就是震源所在地的方向。

⑤例如,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在7月27日傍晚,日本真锅大觉教授发现天空出现了一条异常的长条彩云,并用相机拍摄下来。后经研究,这种异常的长条云,就是唐山地震的前兆—地震云。

⑥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地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而准确预测、预报地震更是世界性难题。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地震云”,它是指地震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带状云。

b.日本真锅大觉教授从拍摄到的地震云中断定我国唐山将发生强烈地震。

c.第③段采用“总一分”式结构,介绍了地震云的种类。

d.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第④段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年我国河北邢台发生了7.2级大  地震,死伤人数近5万人。

材料二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  震,死亡人数24.2万人。

材料三XX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氵文川发生  了8.0级大地震,伤亡人数40多万人。

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第二十二课  看云识天气

第2课时

导学目标

1.学习运用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积累本课生动形象的语言。

3.探究分类说明在文中的作用。

自主预习

一、文学常识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引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等。

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生动(平实)。

二、素材积累

关于云的古诗词名句

1.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白居易《岭上云》)

2.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李商隐《咏云》)

3.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韦庄《春云》)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问题一   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例如: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等等。试各举一例并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1.分类别:

2.作比较:

3.打比方:

问题二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体会下列句子用语的准确性。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不用行不行?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探究   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请你具体分析。

【当堂达标】

1.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删去后意思仍不改变的一项是(    )

a.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b.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c.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d.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一句中,“天气”能换成“气候”吗?为什么?

4.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有人说“春雨缠绵,夏雨痛快,秋雨凄美,冬雨凛冽”。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季的雨的各自特点。

课后提高

一、积累运用

1. 晏殊的《浣溪沙》中“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

看风识天气

①“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这则谚语流传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它说明不同的风会带来冷暖干湿不同的天气。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东临海洋,西连大陆,这里的风东吹西刮、南来北往,担负着交流寒暖、运送水汽的任务。东风湿、南风暖,暖湿的东南风为云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只要一有上升的机会就会凝云致雨。所以,有“要问雨远近,但看东南风”、“白天东南风,夜晚湿布衣”的说法。而西风干、北风寒,晴天刮西北风,预示着继续晴冷无雨;雨天刮西北风则预示着干冷空气已经压境,随着冷空气层的增厚,空中的云层升高变薄,不久就会云消雨散了。所以,谚语说“西北风,开天锁”。

③在温带地区,地面上如有两股对吹的风,它们往往是两股规模大、范围广,温度、湿度不同的冷气流和暖气流。南风运载着暖湿空气,北风运载着干冷气流。在它们相遇的地带,形成了锋面。锋面一带,暖湿空气的上升运动最为旺盛。有时暖湿气流势力强大,主动北袭,并凌驾于冷气流之上,向上滑升,冷却凝云。这时,天上云向(暖气流)与地上风向(冷气流)相反,“逆风行云,定有雨淋”。随着云层迅猛发展,增厚,便形成范围广大、连绵不断的云雨了。有时,干冷空气的势力比暖湿气流强大,它主动出击,象一把楔子直插空气下面,把暖湿空气抬举向上,锋面一带便出现雷雨云带。

④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风也不一定会出现相同的天气。看风识天气还得看具体条件。

⑤首先要看季节。在夏季,暖气流强于冷气流,东南风一吹,锋面云雨带推向北方。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单一的暖气流控制下,空气缺乏上升运动的条件,所以有“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的说法。要是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控制下,盛行夏季风。夏季风虽然是来自东南海洋,但高气压控制下的气流稳定,天气晴热少雨,于是“东南风,燥烘烘”了。如果夏季吹西北风,反而预示下雨,所以有“冬西晴,夏西雨”,“夏雨北风生”的谚语。在冬半年,冷空气强于暖空气,西北风常把锋面云雨带推向南方海洋。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单一的冷空气控制下,天气晴朗,正像谚语所说的“秋后西北田里干”、“春西北,硒破头;冬西北,必转晴”。如果这时刮起东南风,但刮不长,这就是“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预示锋面云雨带影响到本地,天将变阴。

⑥其次要看风速。谚语说得好,“东风有雨下,只怕太文稚”,只有“东风昼夜吼”,才能“风狂又雨骤”;只有“东南紧一紧”,才能“下雨快又狠”。冬天和旱天,偏东风要刮两、三天才能有雨;如果风力达到五、六级,则刮一、两天就可能下雨。而在初夏和多雨期,只要东南风刮一阵就会下雨。

⑦第三要注意地方性。必须区别“真风”和“假风”。在一般情况下,风向风速都有各地不同的日变化规律。这种正常的日变化规律,并不反映天气系统的影响,人们称为“假风”。只有风向稳定在某个方向,风力逐渐增大,才是能预兆天气变化的“真风”。一般“真风”要从早刮到晚,从傍晚刮到午夜;特别是夜风,对于预报天气的晴朗转折,效果更好。至于地方性的山谷风,也属于“假风”,不能用来预报天气转折。

2.看风识天气要注意的具体条件有哪些?

3.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摘录出《看云

识天气》中同样使用这一说明方法的例句。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在一般情况下,风向风速都有各地不同的日变化规律。这种正常的日变化规律,并不反映天气系统的影响,人们称为“假风”。

6.选文和《看云识天气》都引用了很多谚语,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篇四

教师寄语: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要点点拨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 预习检测

1、 给加点字注音

轻盈(  )    匀称(  )(  )    崩(  )塌    一霎(  )间

2、 解释下列词语

预兆:

弥漫: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二、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3、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4、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三、赏析语言

5、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对云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摹,由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分析。

6、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 每当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拓展延伸

7、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五、学习小结

8、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达标测试

(一)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鱼鳞( ) (2)峰峦( ) (3)一霎间( )

(4)冰雹( ) (5)弥漫( ) (6)圆弧 (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层,叫卷云。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

3、“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

(二)课内阅读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下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正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① 。还有一种云彩常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就有“② ”的谚语。

1、把“东虹轰隆西虹雨”的意思填在①处:                           。

根据语段的内容把相关的一句谚语填在②处:                           。

2、联系全文从内容与结构上分析一下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你认为本语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加以分析。

4、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2)还有一种云彩常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5、本语段比较突出的是引用了谚语来进行说明,请说明原因,并分析它的作用。

(三) 拓展阅读。

绿叶净化空气

(1)假日里,你到田野、公园或山林去走走,看到绿树成阴,芳草遍地,作物繁茂,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顿时会感到空气清新,心旷神怡,精神舒畅。绿色世界是多么美啊!

(2)你知道,这一切好处,都是绿色植物带来的。可是,绿色植物又是怎样默默工作的呢?

(3)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动植物,都要进行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氧气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越来越多。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变化不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4)原来,地球表面的陆地上覆盖着大约37亿公顷的森林和13亿多公顷的草地。绿叶的细胞里有大量的叶绿体,它含有一种绿色的色素——叶绿素。据科学家研究,绿叶是一个奇妙的“绿色工厂”,它的“车间”是叶绿体,“机器”是叶绿素,动力是太阳光。通过光合作用,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加工制造成淀粉,并且放出氧气。植物还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所以,总的收支,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空气中的氧。

(5)据测定,每公顷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大约1吨二氧化碳,生产出0.73吨氧气。1平方米草地每小时可以吸收1.52克二氧化碳,而一个人每小时呼出二氧化碳大约是38克。

(6)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750克的氧气,排出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因此,10平方米面积的树木或者50平方米面积的草地,可满足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并吸收他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没有这样的循环,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就不能活在世界上了。

(7)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工厂散发出的许多烟尘和毒气污染着环境,主要有二氧化硫、氟化物、硫化氢、氯气、氮氧化物以及放射性废物等等。植物是大气的天然“净化器”。香椿树、夹竹桃、柳杉、丁香、银杏、洋槐等树木的叶子,有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1公顷的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女贞、刺槐、桧柏的叶片,有比较强的吸氟能力;合欢、紫藤、木槿有较好的抗氯和吸氯本领;樟树和悬铃木的叶片,有良好的吸臭能力。不少常见的花卉,比如石竹花、鸡冠花、水仙花和一串红等等,有吸收二氧化硫或抵抗氯气的作用。

(8)植物分泌的杀菌素有挥发油丁香酚、天竺葵油、肉桂油、柠檬油等等,都能杀菌。一亩松树,一天一夜就能分泌出两公斤杀菌素,它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和痢疾等病菌。柳杉、白皮松的分泌物,能在8分钟之内把细菌杀死。地榆根的分泌物,在1分钟之内就能把细菌歼灭。据法国环境保护工作者测定,每立方米空气内的含菌量,百货商店里是400万个,林阴道是58万个,公园内是1000个,林区草地只有55个。因此,法国提出绿地覆盖率应达50%。

(9)植物是天然的“吸尘器”。风沙弥漫的气流吹过森林,由于枝叶的滞留、吸附,含尘量可以大大减少。大片草地厚密的叶子,会自动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1公顷的山毛榉树,1年内吸附的粉尘多达68吨。

(10)自然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在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①一般居室内约有25~450人,②公园有170~1000个,③城市街道有100~450个,④在海滨、瀑布、山林等旅游、疗养胜地多达一两万个负氧离子。如果你所在的场所缺少负氧离子,时间久了就会头痛、恶心和精神不安,还容易患病。森林和田野负氧离子比较多,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呼吸变得均匀,血压下降,精力旺盛,还可以提高免疫力。负氧离子由此而得到了一个美称:“空气维生素”。

(11)人们曾经这样说,绿地草坪是“大地之肺”,还把森林誉为“绿色的卫士”。可是,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和城市绿地覆盖率还不大,需要大力展开植树造林和种植草坪的活动。

(12)人人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让荒山变成花果山,让城市成为“花城”。少年朋友们,你在祖国未来的绿化蓝图中将做些什么?

(摘自《神奇的植物世界》)

1、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第(2)(3)(12)自然段的三个问句各有什么作用?

3、“植物又是大气的天然‘灭菌器’。”这句话可作为哪一段的中心句?放在何处合适?为什么?

4、第(10)段中标有①——④的几个句子的排列顺序已打乱,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这样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绿叶净化空气的?

6、人们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理由是什么?

7、请你设计一句“保护绿地”的公益广告语。

答案  17、看云识天气

学习过程

1、yíng  yúnchèn  bēng  shà

2、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烟尘,雾气,水)充满;布满;

指姿态多种多样;

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3、 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

4、 略

5、 找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效果:形象生动;举例略

6、 略

7、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达标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1)lín(2)luán(3)shà(4)báo(5)mí(6)hú 2、(1)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2)本文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3)本文显然成群的高积云排列的很有规律,相互之间很和谐。3、是本段的总起句(中心句),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在第一段作者主要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主要用了对比的修辞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云的“变化无常”。(写出具体的语句也可以)

(二)课内阅读

1、①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是过渡句,同时也是本段的中心句。3、结构上是总分:第一句总说可以从云的光彩来识别天气,下文就云上的光彩现象,即晕、华、虹、霞与天气的关系分别作了简要说明。4、(1)“可能”表示对后面的情况的推测,不是很肯定,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常常”是指出现这种情形的机会很多,但特殊情况除外,同样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5、因为谚语是群众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经验的结晶,它简短通俗,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谚语来说明知识显得准确、生动、简洁。

(三)拓展阅读。

1、描写;激发读者兴趣,引出下文说明的对象。2、第(2)(3)段的问句起过渡作用;第(12)段的问句提出问题,总结全文,引人深思。3、第⑧段的开头。因为第⑧段中内容支撑该句内容,说明植物在灭菌方面的作用。4、①③②④;这个顺序排列能更加突出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5、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①绿叶能吸收工业废气;②绿叶能杀灭病菌;③绿叶能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6、因为“肺”的作用要进行呼吸,而绿色植物每天能吸进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呼出人体必需的氧气,所以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7、示例:“绿色是生命之源”等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能力目标

1、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理解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写法,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投影显示:

(1)注音:

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

绫纱(líng)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崩塌(bēngtā)

(2)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往往”“常常”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4)相形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5)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总说-----分说-------总说

3、品读全文,体会课文层次清晰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三、具体研讨第3~6段

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列表如下:

晴天云简表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

卷云像羽毛、像绫纱、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最高最薄象征晴朗

卷积云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

傍晚消散两千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

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扁球状排列匀称两千米左右较薄天晴

(2)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3、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学生回答,教师示例: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学生回答,教师示例: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4、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

5、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

文中出现的谚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教师适当补充,并做些解释,如: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4)“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5)“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6)“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四、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

(1)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一定有时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出现了高层云,(一定有时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

(3)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一定有时常常)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4)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相当一定非常)的限度

(5)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判断推断推测)天气的情况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1)常常 (2)往往 (3)有时 (4)一定

(5)推测。(这些词语或修饰或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下面一段话的句序被打乱了,将理顺后的句序写在后面的方格内

①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②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③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④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⑤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⑥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⑦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正确句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②①⑥⑤③⑦④)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2)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3)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4)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5)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层,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下定义 (2)拟人 (3)分类别 (4)引用 (5)拟人 分类别 作诠释

4.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打比方说明等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为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投影显示: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③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④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各不超过5个字)

(2)人们对“晕”的兴趣主要因为,文中“”与它相呼应

(3)本文段依次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4)从语言风格看,本文主要是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鲜亮的程度;色彩的排列。

(2)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3)作比较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4)平实

2、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不但使人们对各种云的认识豁然清楚,而且显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为我们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实例。说明文运用比喻有别于叙事写景文中的比喻,简言之,是为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

教学反思:

这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想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因此,在安排这一节课的每个环节时,我事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通过这个活动,使整堂课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而这堂课的另一个环节是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本篇课文借助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同时通过仿句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到提高。

李福海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六

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1、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教学流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一)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收集各种看云识天气的资料,以便启发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

(二)学生做好预习,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与天气的关系,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师预计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以便及时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四)教师确定自学、合作、探究的具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和评价。

二、创境设疑

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比如:你观察过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学生看教师制作的多媒体,多媒体投影:天空中不同的云朵,出现不同的天气。点明:云朵与天气有关系。

2、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3、学生自读课文,看看云与天气变化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不同形态的云与天气和不同光彩的云与天气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对课文有了简要的认识后,明确了与教材有关的学习主题后,开始进一步学习课文。

4、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文章的脉络会更加清晰。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表格,准确列出云及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学生可用作参考)

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1)共有几种类型的云?(2)表格如何设计得简洁明了?(3)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课文。

教师小结:按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的云与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种。表格只要顺序合理即可,设计得简洁些、详细些都可以。

学生讨论填表后,教师进一步指导:用表格与原文对照,我们就清晰的发现,作者抓住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气的关系),同时有一定的合理说明顺序(总分)。

三、导学讲析

教师进一步导学:为了将事物、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除了合理的说明顺序之外,还要有准确、美丽的语言文字将文章表述出来,和说明文独有的说明方法来进行说明。我们来看看这篇说明文的生动说明,请同学们研读讨论。

1、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如何?

学生可以讨论并畅所欲言,也许所说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胆讲述,教师都应表示赞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并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许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用词准确。

四、固本训练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看大屏幕所展示的题目,交流思考,看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比一比,哪一组的思维更敏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三自然段中总结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4)根据课文举例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举一例即可)。

(5)举例说明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小结:(1)第一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2)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云。(4)雨层云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5)论述有理即可。

五、评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自己分析学习内容,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教师明确: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看云识天气,学习到了怎样将事理说清楚的方法,还把握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

2、用本课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小说明文,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拟。

推荐访问:天气 学案 看云识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6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版权所有:价值范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价值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价值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