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价值范文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7篇【精选推荐】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7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2023-05-02 05: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7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7篇【精选推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整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植树问题的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P117-P118页《植树问题》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新课标实施,数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为彰显。每册教材通过“数学广角”来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解题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一种在数学上、在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

本课的设计,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开放性的设计,让学生在设计植树方案的过程中通过画图亲身体验在三种种植情况下,选择的间隔不同,但棵数〔.cn〕与间隔数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学生的体验,建构植树问题的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教学中重在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

1、创设情境,理解概念

(1)出示:“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在操场边上的一条10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总务主任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2)理解题意。

a.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什么问题?

b.理解”间隔“的意思?

C、理解三种种植情况

(两端都种、一端种、两端不种)

2、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1)计算你的设计需要多少棵树苗?利用画线段图把它表示出来吗?并将植树方案补充完整

植树方案

总长(米)

间隔(米)

间隔数 (个)

棵数(棵)

种植情况示意图

(2)学生反馈

(3)组织讨论:你发现什么规律?

两端都种时,棵数=间隔数+1

一端种是时,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种时,棵数=间隔数-1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例2:

(2)读题后思考,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同学值得注意的。

(3)学生独立解题、反馈

三、回归生活,变式练习

1、封闭图形相当于一端种

(1)出示P122练习二十第4题

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2)讨论:封闭图形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个类型?

(3)学生独立解题,反馈。

2、同时出示两道习题:

(1)锯木头问题(两端都不种)

一根木头,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排列问题(两端都种)

四、欣赏生活中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事件

生活中的类似于植树问题的――――欣赏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200+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4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6棵)

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2段3棵;7段8棵;10段11棵。)

d.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1=201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说课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按老师要求画。

②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②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独立操作,探究规律。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设计了三道题:锯木头、算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以及对算距离问题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植树问题的教案 篇三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会比较高涨,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整体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线段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思考能力与计算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并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组织学生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封闭曲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2、会解决问题中“两端都栽”情形的植树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难点:两端栽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口算:(白板出示)

48÷6=? 13×3+1=? 83+42+17=? 32÷8+1=? (13-1)÷2=

100÷5+1=? (73-1)÷8=? 12×4=? 1000÷10=? 35÷7+1=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生:3月12日

师:那你们植过树吗?

生:没有 有

师:那今天老师就来带领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 “植树问题”吧!

出示课题(ppt):植树问题

准备:

伸出左手 五指张开 每相邻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缝隙,这个缝隙也称做间隔。

5—4 也称做间隔数是4 ; 4-3 3 ;? 3—2 2 ;?? 2—1? 1 ;

?? 那大家植树时是不是这样植的?每相邻两棵树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称做间距。

三、探究新知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出示课件例题1

(1)理解题意

师:认真读题,你认为哪些词语最关键?

生:全长100米 ?? ? 一边

每隔五米 间隔 ?两端都要栽

问题:一共需要几棵树苗?棵数

(这些同学审题真仔细)

师:那什么叫做每隔五米?两端都要栽?

生: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间隔距离是5米?

小路的最开始和末尾各栽一棵。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好,那请大家观看课件,跟着老师一起通过ppt再次深刻理解题意,认真看,小声跟着说……好!那你认为一共应该栽多少棵小树呢?

师: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数来试试。20米(师把100改成20),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让学生清楚看出需要5棵小树苗。师:怎样写算式呢?20÷5=4() 4+1=5()

(老师重点强调单位名称和答)

师:把20米换成30米、35米呢?(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后同桌对答案)

师:那么大家来看黑板上,间隔数和棵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棵数=间隔数+1? 多找几个同学回答

师:出示课件 一起读。

师生共同回头看例1,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师出示课件ppt例1的计算过程

100÷5=20(个)

20+1=21(棵)

答:一共需要21棵小树苗。

(表扬—你真了不起,写的跟答案一模一样,点赞!)

四、巩固练习(ppt呈现)

1、5路公交车线路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都是1千米,一共设有多少个车站?

2、把“1千米”改成“2千米”

3、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侧,每隔4米放一盆植物(两端都放),一共需要多少盆植物?

4、两侧都放呢?

5、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都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五、思考题

学校的大钟8时敲响8下,14秒敲完。11时敲响11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六、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很佩服你们的专注力,你们真了不起!那么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师生共同本课内容,下课。)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知道植树的好处,体验植树的快乐,感受自己象小树一样成长。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

2、感悟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画面上画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我们去植树

3、齐读课题,教师重点指导“植”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文,找一找哪些读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范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的字,并画出词语,再读一读。

4、出示词语卡片进行认读,再出示会认字的卡片进行认读。说说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5、再读课文,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三、解读课文,朗读课文。

1、读一读第一段,你了解到什么?

(1)、我们是怎样种树的?

(2)、边看图边读,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们想到哪儿去种树?快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从马路、小山、河岸的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2)、教师引读,听了这些感谢的话你们会怎么说?

(3)、表演读。

(4)、练习背诵。

3、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你又了解了什么?

(1)、小树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

(2)、我们和小树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快带着快乐读读课文吧。

(4)、试着背一背这两个自然段。

四、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八个会写字,学习新笔画。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生字。

2、感悟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准备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用什么方法汇报上节课你的收获?怎么汇报?

2、汇报。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读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二、识字写字。

1、抽读识字卡片,开火车读。

2、抽读识字卡片,指名读后齐读。

3、观察这些字,你能为它们分分组吗?

4、按笔顺写一写这些字。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6、写字指导。

(1)、观察“洒”字,哪两笔最难写?是怎样占格的?

(2)、动笔写一写,边写边订正。

7、其他字的书写练习。

(1)、强调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2)、课堂巡视,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

2 我们去植树

栽端铲洒

我们小树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五

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了解种树的基本步骤和照顾小树的方法。

3、萌发参加植树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植树》相关图片、歌曲音频、歌曲原速和慢速伴奏音频

活动过程:

结合图片,了解植树节。

——日历上是几月几号?知道这一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吗?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小结:3月12日这天是植树节,许多人都参与了植树活动。植树节提醒人们要

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结合图片,了解植树步骤。

——提问:应该怎样种植树木呢?会用到哪些工具?

——教师结合图片向幼儿介绍植树方法,引导幼儿了解植树的步骤(挖坑→放树苗→培土→浇水)。

小结:要先用铲子挖一个坑,然后把小树苗的根部放进坑里,再用铲子把土盖住树苗根部,确认小树苗站稳了,最后给小树苗浇水。

制作植树牌,导幼儿讨论管理小树的方法。

——小树这么多,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它们呢?

小结:我们来做植树牌,可以几个小朋友为一组写上名字并且画上喜欢的图案,以后挂在小树上,这样就知道这棵小树是谁来照顾了。要固定时间给它浇水、除草、抓害虫,保护小树不被他人破坏。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美工区中鼓励幼儿用绘画等形式分组制作植树牌。

2.表演区中播放《我和小树来比赛》歌曲,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演唱并进行自由表演。

日常活动

鼓励和引导幼儿为幼儿园里的小树浇水、除草,观察树木的生长。

小学植树问题教案 篇六

一、教材

《植树问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以及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小路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关于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教材给出动物园里绿化队在大象馆和猩猩馆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这条小路两端都不栽树。本节课教学第106页——107页例1、例2和做一做的内容。

本节课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作了如下调整,把原例1中的路长“100米”改为“20米”,把“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数据改小有利于学生思考,也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但并不影响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探究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三种情况中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将例2分成两道题放到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环节,有利于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3、借助直观,通过间隔和数的对应,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规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4、学生在参与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化归、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

5、能运用所得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和他人合作交流。

6、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植树问题的价值和作用。

三、重、难点

重点:探索规律,建立植树问题模型,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

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间隔”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

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讲解法为辅。

学法:以学生发展为本,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为一体。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互动、引出课题

师:想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聪明的同学请以最佳的状态坐好,都有这个美好的愿望,光说不练可不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上思维的道路,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战吧。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课前思维训练题:

1、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锯成9段,需要锯几次?

2、四年级在三楼,每上一层要走20个台阶,一共要走多少个台阶才能到三楼?(每层台阶数相同)

师:锯木头和上楼梯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植树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这一环节,旨在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处处留心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宽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园林工人打算在一条长20米的笔直小路一边植树,请同学们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帮忙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创设为园林工人设计植树方案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并且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我还把教材例题100米,改成20米,主要因为我感觉100米的距离还是有些长,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便于研究。同时也遵从了教参中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

(二)动手操作,设计方案

同桌二人合作,摆一摆或画一画。

(先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思维环境,让学生打开思路,找到在一条线段上栽树时的不同方法,让思维如花般绽放。)

3、交流汇报,演示。

4、比较方案,探究规律。

(1)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

①出示植树的三种情况,学生观察相同点。

②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③探究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向学生渗透此类问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起数学模型的过程。)

(2)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①学生观察不同点,教师讲解三种方法的名称。

②同桌交流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③汇报交流。(板书)

④共同探究原因。(演示: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

(3)小结:

①植树问题规律,②解决植树问题方法:先求出间隔数,再看属于哪种类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既然宝贝已经保存在你的大脑里了,那可不能让它天天睡懒觉,得常常拿出来发挥一下它的神奇作用。下面这几道题就需要它大显身手。请看:

1、有一条500米的石子路,在石子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需要准备几棵树?

2、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8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3、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一侧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4、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练习题设计有层次性,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积极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体现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的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例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五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十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二十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可以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推荐访问:植树 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7篇 植树问题的教案 植树问题的教案设计和设计意图

版权所有:价值范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价值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价值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