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价值范文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度石油化工行业分析3篇【精选推荐】

2023年度石油化工行业分析3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2023-03-24 22: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石油化工行业分析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石油化工行业分析3篇【精选推荐】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现在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大家对于这个行业是如何分析的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石油化工行业分析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石油化工行业安防建设需求分析 篇一

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仅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就有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输油、输气管道近6000km,加油站2.4万个,石油化工企业的油田、采油厂、炼油厂、化工厂、油库、加油站、输油(气)管线遍及全国城市、乡镇、车站、码头、宾馆、千家万户。

生产过程包括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气集输、原油储运、石油炼制、化工生产、油品销售等,生产社会需要的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等3000多种石油、化工产品,与人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2000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原油达到1.63亿t,加工原油2.1亿t。中国的三大石油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已达到600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00多万人,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分析及石油化工行业安防建设需求分析。

一、石油化工行业的需求分析

石油化工行业由不同业务类型的分支单位构成,大致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层次,构成石油化工产品开采储运、生产加工、分发销售的生产及商业链,处于不同环节的单位对安防系统建设的需求各不同,具体分类有:

1、油田和炼化厂安全需求

油田属于石油化工产业链的采输单位,由于油田、气井大多分布在空旷的无人区,范围广,地理形势复杂,气候条件恶劣,需要在油气井口、输送管道、各站生产区域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安全对讲及报警联动等,实现对边远地区、沙漠戈壁等地面通信传输手段无法覆盖到的油气井生产全程跟踪与实时动态监控管理,以预防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破坏等情况的发生。

炼化单位生产厂多为高危场所,针对这种易燃、易爆的环境,安防设备需要满足防爆隔离、防护等级高的安全需求。

2、输油管道和车辆安全需求

输油管道和运送车辆是石油流通的重要连接环节。输油管道大多地理位置偏僻,管道跨度长,存在原油、成品油等管道输送资源泄漏、被盗的安全隐患。由于实际环境限制,做到完善的管线防盗、罐区和泵站的监视防护是安防系统的重点,采用远程视频来实施动态监控;而运输车辆可通过定位系统来统一监控管理。

3、石油储备和油库安全需求

油库属安全重点防范区域,加强视频监控的同时,还需要针对具体地理环境增加周界防范、入侵检测、出入口控制系统等安防设施。几种安防系统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避免死角,提高安全系数,确保装卸人员规范操作,同时,也可以做到及时发现漏油污染和其他险情,以便及时跟进,避免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4、加油站安全需求

加油站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其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安防设施投入,提高安防水平。一般加油站的加油棚区、营业厅、财务室、库区、主要通道和重要地点都需要安装摄像机。此外,加油站视频监控系统基本上采用多级联网系统,可以利用直观的视频监控,提高安全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目前构建多站点、远距离、多级联网的加油站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关注的重点。

由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特点,安防系统需要实现全天候视频监视并与报警联动,同时更应与防护、应急处置等系统有效集成,与石油化工行业的业务管理紧密结合,解决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石油化工综合安防系统。

二、石油化工行业安防建设需求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多是由不同业务类型的分支单位构成,石油化工产品开采储运、生产加工、分发销售构成了行业链条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鉴于这样的特性,石油化工行业对安防运营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输单位:油气田、集输站、计量站、处理站

油田生产单位主要以油气的开采、集储及处理为主,井区分布在空旷广阔的无人区,特点是范围广、地理形势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可靠的联网和数据传输功能可对油气井口、输送管道、各站生产区域实现实时视频监控、视频录像、安全对讲及报警联动等,从而为采输单位用户提供完善的安全保护。在这一类单位中,要非常注重监控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和网络传输的可靠性。

2、储运单位:管道、罐区、码头、中间站

储运单位负责运营维护输油气管线,大部分为无人值守区域,这些管道可能存在着油气的泄露、被偷盗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线防盗、罐区和泵站的监控系统将是安防的重点所在。

3、炼化单位:炼油生产装置区、化工生产装置区

炼化单位是成品油、乙烯等产品、原油副产品、化工产品生产为主,生产厂多为高危、高爆场所,针对这种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环境,要求满足防爆隔爆、防护等级的行业认证要求,在这种高敏感度环境中应保证人员和生产装置的安全,实现整个安防系统的集中统一管理。在这类环境中,特别需要注意设备对气体的敏感性和抗腐蚀性,保证在恶劣环境中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并予以排除,从而将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4、销售单位:加油站、加气站

销售单位主要以成品油、天然气销售为主,运营维护着旗下大大小小的加油站和加气站。针对这类单位安防系统建设需求相对简单的特点,可提出多站点、远距离、多级联网的安防系统解决方案,以实现销售单位的资产、人员的安全防护和管理。在这类环节中,防盗防漏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出入口控制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石油化工行业中具体的安防建设需求,结合自身的专业性优势,安防企业可以为石油化工行业提供更加专业、更加贴切的安防服务。这些服务内容主要有:构建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保养或咨询,帮助石油化工行业用更小的成本构建更专业、服务水平更高的安防平台;通过物防、技防和人防三结合,实现对固定目标、移动目标安全防范报警系统的接处警服务及紧急救助服务;利用先进的技防手段,比如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传感器技术,实现防盗防入侵、危险源(烟、火、有毒气体)的探测、预警,并实时提供复核、处置等服务。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 篇二

一、行业的基本状况

(一)基本概念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工艺流程图

(二)2010年石油化工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2010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发达国家经济仍然笼罩着金融危机阴影,原油价格高位冲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复杂局面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十一五”丰硕而圆满的结局。

与2009年同期相比,2010年石油化工行业的全年总产值达到8.88万亿元,同比增长34.1%;实现利润6900亿元,同比增长36%;累计对外投资总额为11525亿元,同比增长13.8%;累计实现进出口额4588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其中进口额为3245亿美元,同比增长42.3%,出口额13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7%。总体来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2010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

1、石油天然气开采

2010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规模以 上企业337家,实现总产值1.01万亿元,同比增长3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8亿元,同比下降3.1%;进口原油2.4亿吨,同比增长17.4%;对外依存度53.8%,同比上升2.7%。

(1)原油天然气大幅增长

2010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2亿吨,已达2.03亿吨,同比增长6.9% ,创新世纪来最大增幅。天然气产量达945亿立方米,增长12.1%,增速较2009年提升4.4个百分点。 2010年,我国海洋年产油气当量突破了5000万吨,相当于一个“海上大庆油田”,占我国目前石油产量的26% 。

(2)对外合作取得新成果

2009年,我国三大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权益油产量达5033万吨,同比增长23.7%;权益气产量达8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7%。2010年我国石油公司权益油产量将首次突破6000万吨,同比增长约15%。2010年我国三大公司均有较大规模的收购行动,并购金额合计超过3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占同期全球上游并购的20%。

2、炼油行业

2010年,我国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529家,实现产值2.43万亿元,同比增长38%。原油加工量4.23亿吨,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年加快7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2.53亿吨,增长1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1.5亿元,同比增长18%。

产业集中度提高。2010年,我国新增炼油能力约3000万吨,一次原油加工总能力已突破5亿吨,达5.12亿吨左右。随着广西钦州、吉林石化等大型炼化项目的相继竣工和投产,截至2010年末,我国千万吨以上炼化基地已达20个。中国石化公司不仅拥有13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而且炼厂平均规模达到730万吨/年。

3、化工行业

2010年,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32万家,实现总产值5.23万亿元,同比增长3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1.6亿元,同比增长19%。进出口总额2600.2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其中进口和出口总额分别为1517亿美元和1083.2亿美元,分别增长34.4%和37.5%。

(1)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附加值较高的专用化学品产值占化工行业比重升至25.5%,较2009年提高0.4个百分点。基础化工原料所占比重为24.6%,较2008年下降0.9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原料产值占比保持平缓上升态势,橡胶制品、化肥、农药、涂料、颜料等行业则呈稳中下降趋势 。

(2)农化产品保障提高

2010年,我国尿素产能约3400万吨/年,磷肥产能已突破2300万吨/年,钾肥产能近450万吨/年。2010年,我国化肥产量6620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尿素产量2516.3万吨,磷肥产量1701.4万吨,钾肥产量397万吨。2010年,我国农药产量234.2万吨,同比增长20.4%,出口农药54.82万吨,增长19.1% 。

(3)基础原料增长较快

2010年,我国乙烯产量1419万吨,增长31.7%;纯苯产量553.1万吨,增长18.7%;甲醇产量1574.3万吨,增长26.2%。硫酸产量7060.1万吨,增长18.7%;烧碱产量2086.7万吨,增长12.8%;涂料产量966.6万吨,增长22.8%。合成树脂产量4361万吨,增长18.3%;合成纤维单体产量1373.8万吨,增长17.3%;轮胎产量7.76亿条,增长19.8% 。

4、地区行业经济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基本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重心,东部地区在行业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

2010年,山东、江苏、广东和辽宁的石油化工产业在全国仍处于领先位置,产值分别为1.5万亿元、1.13万亿元、6924.26亿元和6505.02亿元,四省合计占全国行业比重的45.5%。增速超过30%的省市地区共有21个,占全国比例达68%。另产值较大且增幅超过45%的省市地区共有四个,分别是广西、天津、福建和江西,增幅依次是73.4%、58%、48.1%和45.9%。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十一五”期间,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多数产品产能大幅增长,产品供给由“整体短缺”转变为“结构性过剩”。

传统大宗石化产品的总产能明显超过国内市场需求,装置开工负荷较低,资源浪费严重。2010年,我国甲醇平均开工率不足45%,尿素平均开工率不足75%,烧碱平均开工率约为72%,聚氯乙烯平均开工率仅为54%。

高端石油和化工产品严重短缺,进口依赖程度很高,部分高科技产品尚处于空白。2010年,我国进口合成树脂3069万吨,进口合成纤维单体1439万吨,均创历史新高;化工产品贸易逆差达433.82亿美元,其中合成树脂占89.9%。

(二)科技总体创新能力不足的制约更加尖锐

科研投入不足,全行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而发达国家则达到3~5%。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缺乏创新平台和长效机制,自主创新动力不足。行业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欠缺,工艺技术与装备技术开发严重脱节,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特别在技术集成、工程成套设备方面,仍以跟踪模仿为主。科研成果的工程转化率不到30%,成套工业化技术不多。

(三)产业集中度偏低的问题更加凸显

尽管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企业仍然过多过散,平均规模很小。特别是在化工行业,问题更为突出。2010年,我国化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789家,平均产值2.07亿元、产量2.34万吨;合成氨生产企业423家,平均产量11.73万吨;农药行业规模企业985家,平均产值1.67亿元、原药产量仅为0.24万吨;无机化工原料制造业规模企业多达2480家,平均产值只有1.39亿元。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规模太小,是影响行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和重点 。

(四)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均居工业部门前列。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84亿吨标准煤,占工业能源总消费量的17.4%,位居所有工业部门的第二位。2009年全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0.21万吨、氨氮13.16万吨、二氧化硫130.15万吨、氮氧化物41.98万吨、烟尘78.81万吨。

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约束性指标,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三、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预计到2015年我国GDP将继续保持年均8%以上的增长速度,石油和化学工业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一)《十二五规划》中的行业相关政策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集体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的第四部分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其中对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出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完善油气管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

2011年3月,全国两会上具体公布《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在第九章、第十一章对如何促进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提出了更具体的措施。

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一节《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到:“石化行业要积极探索原料多元化发展新途径,重点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加快化肥原料调整,推动油品质量升级。“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总原则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在第一节《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和第三节《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中分别提到: “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稳定国内石油产量,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统筹天然气进口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跨区域骨干输气网和配气管网 建设,初步形成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协调发展的供气格局。”

(二)相关子行业的发展预测

1、炼油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十二五” 期间我国原油进口量仍保持增长,原油资源不足仍然是制约国内炼油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资源的多样化、多渠道是炼油企业面对的共同问题。从获得资源的条件和布局优化的需要角度分析,临港和石油化工产业薄弱地区会有更多发展机会。炼油能力的增加将以原有企业的改造为主,尤其是与乙烯的发展结合建设世界级炼化一体化的基地,新建炼油装置将受到严格控制。燃料油(重油)消费总量不会大幅度下降,但是加工模式有所提升,近期燃料油轻质化深加工仍然是地方炼油企业的主要生产模式,将来会更侧重特色油品的生产,具有特色的各类催化裂解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部分地炼企业生产出更多的化工原料,新建以重油加工生产油品的装置将受到限制。预计到“十二五” 末期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4.8亿~5亿吨。

(二)烯和芳烃的发展将与炼油发展紧密结合

“十二五” 期间我国将建成更多世界级规模的炼油一乙烯一芳烃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基地,使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的规模以及各种馏分油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同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采用新技术和多品种方案将成为这一行业的亮点,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的建设是“十二五” 石化行业发展的主题。预计2015年我国乙烯能力将达到1900万一2100万吨, 届时当量需求为3000万一3300万吨,满足率63% ~67% 。

(三)下游产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 期间,我国有机原料的规模将加大,新技术应用增加;目前缺口较大的苯乙烯单体、ABS树脂、PTA和乙二醇等装置能力均有增加;特种合成橡胶的发展有较大突破;塑料改性和塑料合金将上一个新台阶。目前供求矛盾较为突出的品种主要有合纤单体(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内酰胺和丙烯腈)、丁辛醇、异丙醇、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醋酸乙烯、己二酸、苯酚、双酚A、乙醇胺、多乙烯多胺、环氧氯丙烷、PTMEG、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丁(辛)酯、醋酸乙烯、间苯二甲酸、环氧乙烷、1,3一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等,上述大部分产品每年仍有较大数量进口,国内市场满足率在50%~ 70% 。目前供求基本平衡和趋于饱和的品种包括甲醇、甲醛、甲烷氯化物、季戊四醇、1,4一丁二醇、醋酸、丙烯酸及酯、苯酐、顺酐、甲乙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醋酸乙酯、苯甲酸、苯胺、氯乙酸、甲胺和二甲基甲酰胺等。这些产品国内市场满足率在75% ~90% 以上,进出口数量较少。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化工产业目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原料优化、工艺技术进步趋势加快,很多有机原料产品都处于优胜劣汰的竞争状态中。有缺口的产品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会,供求平衡的产品仍需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保持竞争优势。

(四)新型煤化工产业增势较强

传统煤化工产业正面临原料供应、环境保护、新兴产业冲击等方面的挑战,其发展趋势是强化对资源的控制及下游产业链的衍生和拓展,具备一体化资源优势的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十二五” 期间传统煤化工产品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产业链延伸,向下游的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行业发展,规避资源涨价的风险。相对传统煤化工,国内新型煤化工产业才刚刚起步,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示范工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二甲醚、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十二五” 期间将根据资源条件和技术进展予以合理布局,适度发展。近期国际油价急剧变化,对煤化工产业的经济性需要科学审视,但是我国鼓励发展新型煤化工的政策不会改变。预计今后国家的煤化工产业政策取向是鼓励结合中国国情,采取更加科学和稳步的发展模式,以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同时要求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和碳排放。

(五)精细化工保持持续发展

“十二五” 期间,国民经济相关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发展、下游行业的需求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石化工业自身产品结构调整、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品出口需求增加、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有利因素使得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除了加大内需外,仍然要继续调整经济结构,将高消耗型转为“节约型”,将高污染型转为“清洁型”。在此调整进程中,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将不断优化升级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形成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型保健品等新兴产业,所有这些都为精细化学品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如污水处理和节约用水需要聚丙烯酰胺、阻垢缓蚀剂、杀菌剂等化学品,建筑节能需要聚氨酯、有机硅等新型建筑材料,太阳能和风能的发展需要多晶硅、环氧树脂等化工材料。

(六)化工新材料将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十二五” 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将呈现大型化、功能化、精细化、工艺无害化、研究开发综合化、竞争激烈化、产业集中度和垄断性更强等趋势。重点产品发展态势:工程塑料的主要品种(PC、POM、PBT、PA等)将形成产业基础,特种工程塑料(PPS、MPPO、PTT、PEN等)也将有较大突破;可降解类产品的规模有较大增加,如聚乳酸和PBS;有机硅和有机氟的下游产品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如氟橡胶(FKM)和聚氟乙丙烯(FEP)等,新型氟利昂替代产品也将有较大发展;功能型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碳纤维的市场空间有较大幅度拓展,该领域中外合作发展的机会明显增加;聚氨酯的原料MDI、TDI、PTMEG的产业规模将有很大发展,其他特种异氰酸酯的市场条件日渐成熟,聚氨酯建筑保温板市场需求量增加。预计201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的各类产品加上配套的助剂、加工机械、模具制造等,将形成千亿元产值以上的工程塑料生产体系,届时我国化工新材料的满足率争取达到65% 。

(七)生物质燃料的发展仍然是关注重点

“十二五” 期间生物质燃料的发展仍然是关注重点,但是结合我国国情,目前阶段该领域的发展规模有限,仍是我国实施资源多元化战略的补充内容,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发展乙醇汽油应注意的问题:①适宜生产乙醇的非粮生物资源在中国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种植基地,原料来源零碎对发展大规模燃料乙醇生产很不利;② 当前,汽油发动机技术已相当成熟,新能源汽车在成本及产业化方面短期内无法与其竞争,因此控制乙醇成本是提高乙醇汽油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③ 生产乙醇会产生大量废液,因此如何处理生产废液,达到环保要求,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前提;④ 纤维质是地球上资源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醇是实现燃料乙醇生产经济性的最具前景的工业技术,仍需积极跟踪研究。发展生物柴油还需要建立油料作物的资源基地,开发国内自主产权的生产技术,建立规范的营销网络,制定产品标准和尾气排放的测定标准等。

(八) 传统化工产业发展以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优化布局和节能减排为主要任务

1、 盐化工“十二五” 期间,盐化工行业的发展原则:总量不宜再扩大,全行业推广采用各项节能技术改造,如干法乙炔、电石渣制水泥或砖、大型密闭电石炉、炉气回收利用、零极距大型电解槽、大型流化床氯乙烯合成反应器、低汞触媒等新技术,有资源条件的企业应与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发展形成上下游相结合的产业关系,拓宽氯产品领域,加强原料盐和电石的基地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

2、农药的发展重点是优化产品结构: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的比例达到45:40:15,高毒、高残留品种的产量降至农药总产量的10% 以下,乳油剂型控制在农药总产量的5% 以下。农药中间体重点发展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农药中间体、高毒农药替代产品的中间体、含杂环的农药中间体、含氟的农药中间体、手性农药的农药中间体等。

3、染料行业的发展重点是稳定总量、优化结构、提高集中度。将发展环保型染料和高性能染料,严禁生产致癌性的染料品种,淘汰毒性大、性能差和不适应市场要求的老品种,发展商品化染料和配套印染助剂。其中中间体将重点发展苯系衍生物、杂环类和多环类中间体、含氟化合物,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等专用中间体,以及致癌芳香胺代用品等。

4、涂料产品的发展方向:环保型涂料——节能低污染的水性、粉末、辐射固化、高固体分涂料;高性能涂料—— 大力发展丙烯酸酯类、聚酯类、环氧树脂类、聚氨酯类、有机硅类等高档涂料。

(九)园区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园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分析新形势下化学工业发展的条件,研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新态势,科学合理的利用各类资源,遵循适合、适度、适时的实施原则,体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上下游产业的关系,调整和确定产业定位,突出产业功能和特色,构筑石油化工、盐化工和煤化工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港口、土地、供水、供电、交通、安全、环保、服务等重要基础支撑体系;贯穿循环经济理念,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石油化工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三

石油化工设备是勘探、开发、集输及加工石油、天然气的装备、它包括石油勘探开发设备和炼油、石化设备。石油勘探开发设备是指石油、天然气的勘探、钻采、开发、储运等专用设备,包括各类物探与测井设备、钻井设备、采油采气设备、井下作业设备、油气集输设备、海洋钻采平台设备等及相关的配件和工具;炼油、石化设备是指石油、天然气加工、转化全过程中所需要的成套设备,包括通用设备(如各类工艺压缩机、膨胀机、泵和阀门等)和专用设备(如反应器、塔器、换热设备、工业炉、储运设备、专用机械等)。炼油、石化工业装备规格、参数由炼油和石化工业的工艺决定,炼油和石化工业是流程工业,因此,这类设备的特点是:成套、专用;设备的品种、规格多;整个系统的自动化要求高,要求能常周期连续稳定运行,因此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高,因为这两类设备各有特点,下面分类加以说明:

1、石油勘探开发设备

我国的石油勘探开发设备是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门类比较,规格、品种基本能满足了我国陆上石油勘探开发的需要。自1980年以后,还有少量石油开发设备出。1980年我国开始开发海上石油,实行国内外合作开发的方式,按国际标准开发海上石油,开始几年,海上平台的国产设备只占5%以下,九十年代上升到20%左右,至今仍在20-30%之间徘徊。从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设备的生产能力、产量、产值、生产的品种规格和从业人员等方面来看,我国已经是一个生产石油勘探开发设备的大国,但设备的高新科技含量少,某些特殊设备(如海上石油开发设备)还需要进口,应变能力不强,因此,我国还不是制造石油勘探开发设备的强国。

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统计,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设备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88家,从业人员4.7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89.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91.4亿元,利润总额7.4亿元。

1)勘探设备

20世纪末期,特别是“九五”以来,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制勘探关键设备,并取得较大成果。中石油所属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地球物理勘探服务工程集团公司。探勘作业量占全国勘探量的70%,并在国外建立20多个办事处,30多支作业队伍进入国际勘探市场。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以及国内其他物探工程服务公司都认为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探设备,需要联合国内有实力的物探装备制造和研制单位,共同研制先进的物探设备,并研制成功了一些关键物探设备。

国内研制和生产勘探设备的主力单位是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作为“九五”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研制的GYZ4000型24位遥测地震仪在1999年通过了技术鉴定和国家验收,获2001年“九五”国家重大攻关优秀成果奖。2001年西安厂又研制成功SKC2000增强型数控测井系统,2002年研制成功ERA2000成像测井系统。这些重要设备的研制成功,使我国的物探装备接近国外同类装备水平。

2)钻井设备

石油钻机是指石油钻井所使用的成套钻井装备,它包括钻机的主要部件如天车、游车、水龙头、泥浆泵、转盘、井架、底盘等,还包括动力装置、泥浆净化系统、电驱动钻机中的电驱动系统等。按用户需要,还可包括顶部驱动装置、防喷器系统等。

我国目前已能成套生产钻深1000米-7000米的系列钻机。驱动方式有机械驱动、直流电驱动、交流变频电驱动、电动加机械复合驱动等。可用于陆上钻井、沙漠钻井、近海钻井。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上只能生产钻深5000米以内的钻机。20世纪80

年代中期,由兰州石油化工机械总厂研制了第一台6000米电驱动钻机,其中电驱动系统是进口的。90年代以后,我国加大了钻机的更新改造和发展步伐,研制了机械驱动和电驱动6000钻机、沙漠钻机、顶部驱动装置等,其中电驱动系统可以国产化。

3)采油设备

为了适应不同复杂程度的油井,不同的油质,不同的开采期等,发展了很多种类的采油设备,通常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设备,一次采油难度较小,三次采油难度较大。常用的采油设备有采油树、抽有机(包括抽油泵、抽油杆、合称三抽设备)、电潜泵、螺杆泵、人力活塞泵、气举设备等。我国用量较多的是采油树、抽油机、电潜泵等。此外,为采油所需要的注水泵、压裂泵、修井机等也属于采油设备范畴。

原上海第二石油机械厂是生产采油树的主导厂,在80年代引进美国McVEOY公司技术,在90年代研制成功105Mpa单油管采油树和70Mpa的双油管采油树,使用于沙漠油田,并率先通过竞争中标进入我国海上采油领域。企业改制、重组时,上海第二石油机械厂被上海神开石油设备公司收购。而江苏金湖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从一个较小的企业发展成为目前国内生产采油树等采油设备的主导厂之一。2003年产品销售收入13234万元,利润3207万元,新产品产值5422万元,出口6494万元,已列在我国钻采专用设备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排名前15名之内。

三抽设备也是成熟产品,抽油机已形成年产1万台生产能力,抽油杆年产3000万米的能力,从1981年开始,我国的抽油机和抽油杆开始出口到美国、后又出口到印度、拉美等地,是较早出口的产品。80年代抽油机主要生产厂家只有兰州通用机器厂和兰石厂等,其后上海、山东、东北、华北、江苏等地都涌现出一批抽油机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已过剩。

电潜泵是一个机组,包括潜油电机、多级离心泵、井下电缆、保护器、油水分离器等,技术难度相对较大。电潜泵适合于中后期注水强采,在老油田大量使用电潜泵。电潜泵一般处于千米以深的井下工作,温度达到50-150摄氏度,压力高达10Mpa,井内含酸、碱、沙、盐等化合物,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因为电潜泵属于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一直处于不断的研究改进中。1977年天津电机厂与有关配套件厂和科研单位合作研制出功率40kw、排量200米3/日的电潜泵。80年代以来电潜泵生产厂家逐渐增多,广东韶关、重庆虎溪、山东淄博、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所属工厂等约有10多个电潜泵生产厂,年产能力可达2000套,已完全恩能满足国内需要。天津电机厂引进美国雷达公司的制造技术,1993年根据塔里木油田的需要,研制成功耐150摄氏度的电潜泵,又根据出口需要,研制满足俄罗斯寒冷地区油田的电潜泵,已出口500套以上。总之,我国的电潜泵可满足国内陆上、海上的需要,并已打开出口大门。但技术上还需要改进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推荐访问:化工行业 石油 分析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3篇 石油化工行业安防建设需求分析 石油化工行业安防建设需求分析报告

版权所有:价值范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价值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价值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