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价值范文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思想品德说课稿五篇(全文)

2023思想品德说课稿五篇(全文)

发布时间: 2023-04-17 11:5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思想品德说课稿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3思想品德说课稿五篇(全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 篇一

1、 本课的地位: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第三课讲《增强综合国力》,这是对第二课《认识祖国地位》的进一步分析与讲解。第三课包括三个框题,即:《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地位》、《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本课是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的过渡和衔接部分。该框主要讲述了3个知识点,即:改革的目的和作用、开放的目的和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是这一框的核心内容。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的成果、正确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其从内心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有重要的意义。

2、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就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经历了10年“_”的浩劫,期间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也有短暂的提高,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徘徊或下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家地位。

本课的难点是:“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改革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改革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由于这些知识非常理论化、非常抽象,而且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非常少,再加上没有学过生产力的概念,所以在学习中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3、 本课的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家乡——上海的巨大变化与现实情况,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课的观点,而且本课也以事例见长,通过大量列举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了解与认识。

但是由于本书在某些知识(例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编排上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给学生学习本课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生产力”这个政治常用术语在本课甚至第一课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对“生产力”的详细讲解是在本书的第七课《认清历史趋势》中的第一框题。这就阻碍了学生接受和深刻理解本课知识,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4、 本课的侧重点:

本课的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和现实事例同在,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和观点。

5、 本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3个方面。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作用以及“改革开放”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情感目标:通过教学,通过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变化的事例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内心去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从内心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第三:行为方面,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奉献的意识,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思想政治说课稿 篇二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第二框节中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第第三课第

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消费及其类型,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重点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涵义,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二)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克服自己身上的不理性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等观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能正确评价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

重点的依据:这是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学生消费心理存在误区,需要重点讲解。

2.教学难点: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应该坚持怎样的消费观念。 难点的依据:旨在结合前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深入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教学重点是消费心理的面面观 教学难点: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因为难,不在于知识有多深奥,而在于现代社会物质条件优越,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全情付出”“有求必 应”,浪费之风在学生中大有市场,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中学生陌生的名词。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落不到实处。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发展,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知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类型和消费结构)

2.讲授新课:(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生实际,设计生活中的两段生活场景,通过设问的变化分别讲解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得知识兴趣化。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从众心理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求异心理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攀比心理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求实心理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布置作业。

做一份调查,回家以后,调查一下同学们家里的日常收支消费支出,然后总结出一些经验。

其次,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 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再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景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夫人“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学理念

1、活动、民主、自由;

2、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4、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学会自我保护》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五课的内容,那么前一节从社会层面上讲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防止对未成年人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所以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显得特别重要,是第五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

2、结构:

防患于未然(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学会自我保护

及时报警

依法实施自我保护 学会请律师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寻求法律援助

3、重点与难点:

重点:(1)、自我保护的必要性; (2)、依法实施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4、教材的处理:

(1)、基于生活中熟知的事例,设置任务与问题,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拓展自我保护的技巧。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

(2)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依法自我保护的途径和技巧。

2、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防范侵害的意识和依法自保的态度;

(2)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珍爱生命,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说教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案情设置情境冲突,引起师生讨论、学生讨论,在分析和研究案情的过程中,使学生体悟保护自我的方法,并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初步的法律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情境教学法。通过开展视频欣赏、案例分析等活动,我们的目的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3、讨论式教学: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活动式教学: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五、说学生

1、未成年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而时常遭到不法侵害,怎样让学生增强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是本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2、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他(她)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说学法

1、运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法。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判断、分析能力。

2、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在思想的撞击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参与学习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在教学中适度地创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七、说教学程序

(一)、案例讨论,导入新课

要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导课中我采用了一段视频案例,讲述一个中学生智斗窃贼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还能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二)、情境熏陶,激发兴趣

"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做到备学生,变难为易,由浅入深,基于此我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比如: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影片、《背戴》FLASH、及时报警的文字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根据情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整体认知,掌握技巧

通过感悟、总结,使学生在自我保护方面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学生体验,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我开辟了几个小栏目,如"自救智多星",让学生自主探究遇到自然灾害、遇到不法行为、遇到困难时的正确做法;"模拟直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打求救电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自护训练营",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在课程最后为升华主题,学生自我总结本课知识,依照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情感升华。

八、说教学评价

1、本堂课我认为自己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轻松,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漫画、录象短片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了,使学生对本堂课感兴趣,选取的事例接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还争着要说,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课堂形式多样,教学效果好,做到了师生的互动和生生互动。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究问题的答案的可呈现多样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也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们的教育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1、本课题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本课题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  关系,处理民族  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学习这一框是我们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的前提,同时处理民族  关系的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2、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高中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以及学生认知的规律,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  关系,处理民族  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  关系。

(2)能力目标:

我国解决民族 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  关系的使命。

3、教学重难点及其依据:处理民族  关系的基本原则。

把它当作重点是因为只有了解了处理民族 问题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的理解国家在民族地区实行的大政方针,才知道在生活中运用处理民族  关系的原则来处理民族 问题。

把它当作难点是因为我们班的学生几乎没接触过少数民族,学生即没有理论基础,又没有实践基础上讲解,学生较难理解。

二、说学情

我认为,要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就必须准确地分析学情。

本课内容所教授的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活动具有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并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地理和政治基础等方面的知识,认知能力和水平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并且在长期的培养下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善于独立思考和有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这些学情为学法的指导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促进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本节课以讲授法为主,因为讲授法能最广泛地面对全体学生,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辅之以情景导入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情景导入法有助于学生较快的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学法指导上我主要是突出“实践”和“实用”两个原则。因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方法的价值在于运用。

因而在学法的指导上,主要是着眼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指导学生遵循认知的规律,通过自主探究法,讨论学习法和分析归纳法来掌握知识。

自主探究法:

在做课前准备工作时,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例,对其进行探究。

分析归纳法: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普遍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总结反思法:

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与教师课堂上的点拨相结合,再次归纳总结并加以反思,使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论层次。

五、说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5分钟左右)

在上课前让同学们看《走进西藏》的视频。视频展现了建国前贫困落后的西藏和建国后现代的西藏的对比,让同学们思考“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说明了什么?”

导入设计的依据: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课堂,思考题设下悬念,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讲授新课】(34分钟左右)

一、我国社会主义民族  关系的建立(6分钟左右)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通过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各少数民族的图片,接着提出一个讨论题:“汉族人口占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我们的祖国是汉族人的祖国。”后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相关知识分组讨论来反驳这个观点。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概括出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提示: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设计依据:

通过图片展示,学生直观的了解我国的民族概括,加深印象。通过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和所学内容的掌握。

(二)我国新型的民族  关系

通过一个问题“我国在长期的民族融和中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  关系呢?”引出这个知识点,再通过展示图片(旧社会、新社会民族  关系对比),让同学们了解我国的新型民族  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设计依据:

问题引出知识点,设下悬念,过度自然。通过新旧社会民族  关系的对比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  关系,有利于加深理解,易于掌握。

二、处理民族  关系的原则 (24分钟左右)

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一)民族平等 (8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先对其含义、原因和地位等进行讲解,然后通过展示参加全国人大的少数民族代表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少数民族代表的图片及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在全国所占的比例来体现我国的民族平等原则。最后,通过对“在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采取特殊支持和帮助是否矛盾?”问题的回答加深学生对这一原则的理解。

设计依据:

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后用两个事例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以便于更容易地掌握这个知识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对一个具有争议性问题的回答,巩固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我国的大政方针。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实际。

(二)民族团结(8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先对民族团结的含义、原因和地位进行简要讲解,然后通过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与南昌十七中的藏族同学一起喜迎藏历木鸡新年和各省市对西藏对口支援的材料加深学生的深刻印象,最后一个思考题“我们怎样看待拉萨3 14暴动和乌鲁木齐7 5事件?”结束本知识点的学习。

设计依据:

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后用两个事例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以便于更容易地掌握这个知识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最后一个问题分析以便于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从而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理解国家对这一民族分裂活动采取措施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将所学运用于生活。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8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重点,与前面类似,先对其含义、原因和地位进行讲解,然后通过一组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的数据和我省帮助畲乡发展的事例让我国加深对这一原则的了解,最后,通过“探究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这一问题加深我们对西部大开发这一政策的了解,同时加深了我们对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原则的理解。

设计依据:

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后用一组数据讲解非常直观,同时具有很好的说服力,而我省帮助畲乡发展的事例也是结合我省实际,较贴切我们的生活,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巩固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我国的大政方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三个原则之间不是孤立的,因此我们应该强调三原则间的关系。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同学们综合运用三原则处理民族 问题的能力。

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三、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  关系(4分钟左右)

这主要是使学生能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作为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各应怎样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  关系?让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例,对其进行探究。将所学用到生活中,转化为所用。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民族  关系。最后有老师总结,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应该怎样做。为学生一个系统的认识。

【课堂巩固】(2分钟左右)

用两个练习题来巩固今天的所学内容,借助习题,对习题加以适当引申,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表明我国( )

A.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

B.当前已不存在民族 问题

C.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清除

D.各民族完全平等

2.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这句话不能反映的是 ( )

A.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  关系的基本政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课后思考】(2分钟左右)

针对西藏民族改革50年这一契机,我设计了一道思考题,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分析正确地处理民族  关系在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的贡献。

【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所学归纳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认识。最后在一首《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欢快的结束本课的学习。

六、说教学效果预测

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上,我都使用了大量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还会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时地调整和修改预设内容。

思想政治说课稿 篇五

一、 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为高二哲学第四课的第一框,承担着与第二、第三课衔接的任务,是第二课和第三课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辩证法知识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容结构:

本框是按照什么是内外-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外因是任何起到这样的作用的逻辑组织教材的。

(三)教学目标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把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定性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即知识、能力和觉悟。根据这一精神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针对学生学习哲学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了落实双基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有)识记两个基本概念:内因、外因。

理解一条基本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掌握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问题。

2、 能力目标:(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注重探究学习,结合本课实际,我着重培养学生的)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会"和"用"。

3、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实际,学生成长中的内外因问题,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问题,顺境逆境问题等。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

(四)教学重点

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因为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为下一框,更重要的是为下册的教学奠定基础;它既是这一节课中所学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觉悟的出发点,放在整个的哲学中,它也是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之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看,这一原理是对学生影响极大的基本观点。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来处理。

(五)教学难点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之所以把它确定为教学难点,是因为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在理解这一问题时可能会存在许多的疑点,特别是人生前途命运的具体问题,疑点就更多。如果不突破这一难点,下一框关于正确对待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正确对待机遇等问题的教学,就比较难取得实际教育效果。

二、 学生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二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不成熟且在变化,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获得较好的统一。不进行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就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难以从理性的高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法

根据新课标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建设,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我从学生身边是事例入手通过设计提问,创造氛围,启迪思维,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和归纳,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学法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俗话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作为一堂成功的教学课,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学法指导中我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能从生活中感悟哲理,又会用哲理指导生活。

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首先荣幸邀请到衢州三中的一位老教师来到班级给学生简单介绍三中发展史。以此来导入。我认为这样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来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哲学从生活中来这一新课程理念。

2、讲述新课

(1)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老教师介绍完后,我紧接着问:我们衢州三中是在不断发展的,那么三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我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得出许多原因,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发言后我作适当的记录,并作相应的补充(教学、内部管理、区政府等)。然后我让学生区分哪些属于内部原因哪些属于外部原因。以此自然得出内因外因的概念和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在此基础上我跟踪提问:内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那它们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相同吗?这样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继续以三中的发展为例,并设置几个问题:学校是什么样性质的单位,它是朝什么方向发展的?为什么学校会有这样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这样层层设问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回答,我给学生举了个企业的例子,并分析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通过这样的示范,让学生举一反三同样来说明学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从而让学生得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又顺利突破了本框题的重点之一。

(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学生讨论过的基础上,我提出凝问,三中的要进一步发展除了教与学等内因,其他的一些外因又起什么作用呢?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我提示,三中的发展能离开区委区政府、区文教局等的支持吗?从而让学生得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内容,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这个"条件"的含义,作为学生帮助者的教师,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则材料"桔生于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并附以地图说明,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懂,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淮南淮北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这些气候条件对橘子生长的作用,淮南气候条件适宜,长出的橘子又大又甜;淮北气候不适宜,长出的橘子又小又酸。从而得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我认为这样通过和地理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来分析外因的作用,既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地位,又体现了文科综合的特点,并以此突破本节课的又一重点。

(4)外因是通过内因的来起作用的

明确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后,此时学生也还是停留在知其然,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既不知道外因是如何起作用的,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为此我为学生选择了一副漫画:一个人想跳崖,但是又不敢跳,后来狮子的出现,这个人就跳过去。我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刚开始在犹豫,后来又为什么跳过去了。说明外因是如何其作用的。学生分析后我总结:想条和不敢跳是内因的两个方面,开始时想跳这方面小于不敢跳,因此这个人处在犹豫阶段,既没跳;当他后面出现了一头狮子,既外因,狮子的出现加强了想跳这一方面,从而使想跳大于不想跳,于是这个人一跃而起。从而得出:外因是通过加强或削弱内部矛盾一方面的力量,使得内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从而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

这样通过漫画材料的分析既形象又直观且有趣味性,使学生学的快,达到轻松学习愉快学习的目的。而本节课难点也突破了。

至此课的内容上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也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准备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从内外因角度来谈谈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原因。学生讨论发言后,我进行总结

3、课堂小结

我用课件展示内容框架,总说分说一目了然。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本框内容

六、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原理来指导生活,我为学生设计的课后作业是:通过分析上次阶段性考试成败的原因,谈谈如何为下次阶段性考试作准备。这样也体现了生活中的哲学这一理念。

七、板书设计

整堂课的板书,主要内容由课件展示,板书主要用于记录学生讨论的结果。

推荐访问:思想品德 说课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五篇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模板

版权所有:价值范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价值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价值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