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价值范文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9篇(完整)

2023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9篇(完整)

发布时间: 2023-04-21 09:3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9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9篇(完整)

教案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借助重点词句朗读(背诵)第一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读懂课文从湖面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写出了捕鱼的全过程。

3、研读课文,从中感受渔人捕鱼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受物宁人静。

1、复习引入:又平又静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里面映出了哪些美丽的景物?随机点击屏幕出示画面。

2、这是一幅又美又静的画面,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话,读一读体会这种宁静。

3、自由轻读第一段,试着借助重点词句,把第一段背下来。

(二)研读——领悟捕鱼的情趣。

1、辨析“一抹”体会含义。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学得“抹”好在哪里?

4)交流:

——鸬鹚训练有素

——似在鼓励鸬鹚

——怕似惊动鱼群

——渔人享受宁静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趣。

1)研读2—4段,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

2)交流

——抹出了“粼粼波纹和浪花跳跃”

——抹出了“鱼”

——抹出了“渔人的忙碌”

3)合上课本想象: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4)表情朗读2-4自然段。

(三)体味——提升静谧意境

1、个别读5、6、7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

2、这里为什么用“恢复”?

3、研读: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又是一种的静?

4、你能把这种静读出来吗?

5、课堂。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一抹一词,研读了课文,一起享受了渔人的忙碌和喜悦,并读懂了从鸬鹚等待命令到下水再到列队回去,使美丽的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而且这种动和静的景象都充满了美的情趣。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登山》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先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接着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最后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交待了他第二走险路的原因。

课文的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是为了赶上看日出,写得比较详细。从“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这句话,可以体会到这条路的小和险,这样的小路很难行走,而且非常危险,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列宁为了看日出,果断决定走这条小路。

巴果茨基是走过几次这条小路的,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走的时候也是有点提心吊胆的。列宁走险路的表现反映了路很“险”,他“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的时候“头昏目眩”。“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说明他有点害怕。但他只是“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列宁临危不惧的品格。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几处不同:1.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2.列宁先走;3.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为什么还要走险路呢?列宁的话解释了原因。列宁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讲小路令人望而生畏,列宁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它”。第二句讲革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第三句讲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强调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列宁下山时还走那条险路,正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一个范例。

课文中有一段描写日出时的瑰丽画面,这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教法建议

1、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有一个句子,即:“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个句子画下来,并通过这个句子具体体会到这条小路的险。只有充分理解了“险”,才能充分认识列宁坚持走这条险路的勇气和魄力。

2、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对思考。练习1中的第一小题“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要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到列宁是有些害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当时的处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人站在极高极险的地方,头晕目眩,心慌腿软等感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列宁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走,正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品质。

3、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把段意连起来是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处常用的方法。思考。练习2要求给课文分段、最纳段意,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理解词句、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然后把段意连起来。连接段意的时候,帮助学生疏通语言,用通顺连贯的语言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本课最后列宁讲的一段话,是课文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可以先逐句理解,再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情景深入体会,最后再让学生适当联系思想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5、本课的生字“刹”“烁”“释”是翘舌音,“皇”是后鼻音,要指导学生读准确。“喉”的右半部不是“候”,不要多写一竖。

以下词语解释供教学时参考。

沙皇--俄国过去皇帝的称号。

深渊--很深的水。

头昏目眩--眩,昏花。头发晕,眼发花,课文中的意思是站在高处往下看,发生眩晕的感觉。

毅然决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6、建议本课教2课时。

句段赏析

1、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析这里描写道路窄小难走,非常危险,然而为了赶上看日出,列宁果断地决定走这条近的危险小路,目的是为了烘托列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高尚品质。

2、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欢快地唱了起来。

析这一段话描写日出时的瑰丽画面,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3、“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析这句话讲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强调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下山本没必要走险路而再次要走,正是列宁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一个范例。

难句解析

“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这句话写出这条路的小和险,小到“只能容一只脚”,说明小路很难行走,而且非常危险。“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更加突出了小路之险。就是这样的小路,列宁还决心走过去,可见列宁是临危不惧的。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这是列宁说的两句话。第一句讲革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是:不应该被害怕压倒,不要被困难吓倒,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第二句是讲一个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强调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而列宁正是这样,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坚持走那条小而险的路。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弄明白列宁登山所体现的革命者的品质。

文章结构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欢快地唱了起来”):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第三段(从“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到结束):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交代了他第二次走险路的原因。

写作特点

巧用对比赞颂品格。

首先,巴果茨基与列宁走险路的对比。巴果茨基自己几次走过这条小路,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可见他也是有点提心吊胆。而列宁“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的时候,“头晕目眩”,但“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步地走过”去了。从对比中进一步赞颂列宁临危不惧的品格。

其次,以第二次与第一次走险路相对比。巴果茨基说“不必走”,而列宁仍旧坚持要走那条小路。第二次是列宁先走,巴果茨基跟在后面,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过去。说明列宁比第一次走险路更无所畏惧,意志更坚定了。

解释说明画龙点睛。

课文结尾是列宁对巴果茨基问题的解释,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列宁先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它”,但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进一步突出了革命领袖列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定的革命意志。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危险小路的事,表现了列宁自觉地磨炼自己意志的可贵品质。

教学设计示例

14、登山

教学目标:

一、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我今天要介绍一篇好文章给你们,想了解吗?(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三、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1、指导朗读。注重表扬、激励,激发朗读兴趣。(这一次读,要比初读课文时读得更好、更流利、更有感情。)

2、生谈精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3、鼓励学生表演课文内容。

①指名上台表演。

②让表演的学生评价刚才的表演情况。

(学生自主地进入角色,充分品味文章的内涵。)

4、质疑: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列宁下山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他第一次走与第二次走有什么不同?课文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呢?列宁说的那两句话该怎样理解?)

5、教师归纳学生的疑难问题。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1、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呢?

2、列宁下山时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第二次走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3、“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这两句话该怎样理解?

二、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试着解决疑难问题。

2、小组合作研讨,组长归纳意见。

3、班上交流汇报。

(1)解决第一问题。可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时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小路之险,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觉的描写反映出来的。(巴果茨基的语言:“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您不能从这儿过。”动作:“贴、扭、不去看、移动”。列宁的感觉:“头昏目眩”。)然后让学生读写景的那段话,抓住“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起来。”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进行交流。感悟到:“鸟儿的歌唱”,不仅仅是为列宁看到自然风光而唱,它仿佛为列宁勇敢地走过小路而庆贺,更使人体验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列宁为自己走过险路,饱览到美丽的景色而欣喜的心情。

(2)解决第二个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读懂列宁说的那段话,从中找出原因。①列宁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走这条路;②作为一个革命者,要勇于战胜困难,而不是回避困难;③作为一个革命者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几处不同:①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②列宁先走;③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3)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联系实际,谈一谈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延伸拓展

既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又要注意安全。在生活中怎样做才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2、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理清条理,掌握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为此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到长城去饱览这一伟大的奇迹。板书课题《长城》。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老师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

2、你听朗读时注意了些什么?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组词,一字组多词,理解词语:蜿蜒崇山峻岭了望屯兵堡垒互相呼应凝结陡峭气魄雄伟奇迹

4、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概讲的是什么?

2、细读每个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

(1)写远看长城的全貌,长城雄伟壮观。

(2)写近看长城,长城高大坚固。

(3)写作者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4)写长城在世界历的伟大地位。

四、布置作业。

1、组词。

2、熟读课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二由“口语交际”、“我的发现”、“习作”、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这五部分组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诚实守信、自尊自爱、尊重他人这些美好的品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向往,所以园地二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以诚待人”,这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一致的。可以结合课文,进一步体会真诚待人、处事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学生创设一吐为快的宽松环境,使学生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这可为成功写作作好准备。

本次习作的要求贴近学生生活,是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我的发现是对习作方法的指点。

日积月累的的内容也是关于诚信的名句。有几句学生已有耳闻,如“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有几句较难理解,要作解释,让学生会在适当的语文环境中运用。趣味语文是“说信”,这项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是进行词语积累与辨析的好练习,可让学生用上这些词作一填空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句名言。

作文中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以诚待人是一种美德,它既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又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增进友谊。

揭题:以诚待人

2.回忆第二单元的课文,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3.教师讲述班级同学的一个以诚待人的故事启发学生的话题。

二、创设情境,明辨是非。

1.观看几个学生表演的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2.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办?

是简单地批评几句,还是用更好的办法去说服他?

3.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三、联系生活,感受“以诚相待”。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你该怎么办?

①家里来了客人,当时父母不在家

②班里的一位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学校上课。

2.指名交流:

热情地招待,打电话问候,帮他补习,这些都是“以诚相待”的表现。

3.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是“以诚待人”呢?

你有没有真诚待人的经历或者是别人以诚相待的经历?

四人小组交流(尽量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4. 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四、再创情境,实践“以诚待人”

1.在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到底该怎么说,怎样做才能让人感觉到你的诚意呢?请同桌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个情境进行表演。

2.全班交流:表演情境

①路上,有人向你问路,你真诚地告诉他怎么走。

②劝告小同学不要乱摘花草树木。

③搀扶同学到医务室擦药。

④诚恳严肃地帮同学指出缺点。

3.同学评价:哪些语言,哪些行动做到了“以诚待人”。

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五、总结经验,交流建议。

1.通过学习,联系你的生活,就做到“以诚待人”,你可以提供哪些建议?

2.交流:共同板书温馨提示:

用语礼貌

态度诚恳

真诚助人

以理服人

3.作业:写1——2条“以诚待人”的建议。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野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叹,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从作者的描写中体会荷花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荷花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并敬重这种品质。

基础知识:

1、正音字:脾(pí)隙(xì)剔(tī)缀(zhuì)

2、形近字:篇-偏 豪-毫 茂-戍 炼-练

3、释词: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沁人心脾: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令人感到舒适。也形容优美的诗文、音乐等给人清新、爽朗的感受。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媲 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4、生字:

偏:释义:①不正;倾斜;离开中心的;跟“ 正 ” 相对:偏离|偏僻|偏远|太阳偏西了。②不公正;只注重一方:偏护|偏心|偏爱。③辅助的;不占主要地位的:偏方|偏师|偏房。④离开正常标准:偏差|偏见|气温偏低。⑤跟愿望或一般情况相反: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豪:释义①才能出众的人:豪杰|英豪|文豪。②气魄大;直爽痛快:豪情|豪迈|豪爽。③值得骄傲;感到光荣:自豪。④指有钱有势:豪门|土豪。⑤强横:豪强|巧夺豪取。

茂:释义:①植物长得盛:茂盛|茂密|枝繁叶茂。②丰富精美:图文并茂|声情并茂。

祖:释义①父母亲的上一辈:祖父|祖母|外祖父。②家族中较早的先辈:祖先|高祖|祖传秘方。③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鼻祖|祖师|佛祖。④姓。

批:释义①在文章、文件、作业等上面写评语或意见:朱批|眉批。②对下级文件表示意见或对文章予以批评:批改|批阅|批注|批语。③大量买卖货物:批发|批购|批量。④量词,用于大量的货物或人:一批纸张|一批游客|第三批学员刚刚毕业。⑤对错误、缺点等作出否定的评论或评判:批判|批评|挨批。

拢:释义:①合在一起;使不松散:合拢|两脚并拢|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②靠近;到达:靠拢|拢岸。③聚起;总合:归拢|拢共。④梳(头发):把头发拢一下。

迎:释义:①接:迎接|迎送|欢迎|辞旧迎新。②面向着;正对着:迎面|迎头赶上|迎风招展。

碗:释义①盛饭菜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饭碗|茶碗。②像碗的东西:轴碗|橡皮碗。③量词:一碗米

隙:释义①裂缝:孔隙|门隙|缝隙。②(地区、时间)空闲:间隙|空隙|田边隙地。③机会;空子:乘隙|无隙可乘。④感情上的裂痕;人际关系上的隔阂:有隙

炼:释义:①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提炼|炼铁|冶炼|炼油。②用心推敲琢磨,使词句精美简洁:炼字|炼句。

扮:释义:①化装;装成:打扮|扮演|女扮男装。②面部表情装成(某种样子):扮鬼脸。

教学准备:荷花图片、有关荷花的诗文。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设计(A案)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入主题: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野荷塘》,齐读课题,谁能谈一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读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能流利、通畅地朗读。

2、绘声绘色读文,划出生字。

3、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适当补充

4、字形重点强调。

5、字,组词,编故事,巩固生字。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主题,进入讲读:

1、初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去乌苏里江边的小镇看到了一塘美丽的野荷花的事。

2、得知这里也有荷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十分激动,渴望去看一看。

3、请你读一读。

4、指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乡亲的热情,读出作者的兴奋。

5、那里的野荷塘、野荷花究竟是什么样的?(香、美)读出这种香和美。

6、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有何感受和体会?(作者为这荷塘而惊叹。看到了荷花的坚韧与顽强的生命力。)

7、离开野荷塘,我又有怎样的感受?再到荷塘感觉如何?

流连忘返,再到荷塘仿佛进入了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

8、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收获?(学生畅谈)

二、布置作业:1.朗读《野荷塘》;2.欣赏《荷塘月色》。

第三课时

1、听写生字;

2、朗读展示,看谁读得好。

3、处理课后习题:

(1)读词,联系文中的词句解释词语的意思。

(2)填一填,比一比。整理本单元三篇文章的思路,即写作顺序。

4、全班欣赏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5、作业:(1)抄写词语(2)搜集素材,为写作文做准备。

教学设计(B案)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建见过开满荷花的池塘吗?能不能向大家描述一下你你见到过的荷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野荷塘》。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眼中的荷塘的。

二、整体感知,了解野荷塘的美。

1、读文,想想作者几次来到野荷塘?每次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自由读课文。

2、把自己的收获适当做标记。

作者两次来到野荷塘,第一次在白天,第二次在晚上。研读课文7.8.9.10自然段。

三、 点上探究,体验野荷塘的美。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两次到荷塘,他的感受如何?

(把握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四、指导朗读,再现野荷塘的美。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 师配乐范读。

(2) 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3) 指名读。

五、与文本对话。

读完课文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把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七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们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跑出去旅游,那样很危险,万一出了事怎么办?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有的学生还举了小孩被拐被骗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是啊!安全重于一切,做没有安全保证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这的确难住了我。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我该怎么办?

我没要求学生围绕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接着,我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学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开朗,思路一下子开阔。结果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了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她即节约又大方,即对自己负责又关心他人。她对自己的路费精打细算,可给亲人买礼物却很大方;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这样,我对教材的灵活处理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学生不仅有话可说,对教材有较好的理解,语文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能凭借教材多角度思考,不断延伸,进行深层次地思考,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用好教材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并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还影响到语文对学生的感染力。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用好教材,灵活疏导,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八

《说勤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 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 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 引导分段。

(1) 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 交流。

(3) 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 分段读通课文。

1、 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 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 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 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齐读后一句。

3、 齐读第一段。

4、 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 交流自学情况。

3、 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 钢笔描红。

六、 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 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略)

六、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预习作业:

1、将课文分成三段,归纳段意,并能说 .baihua .cn wen.cn 出分段的理由。

2、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课文种几次提到“番茄太阳”,它们各有怎样的意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出示课题:番茄太阳。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

2、学生自由提问。

3、大家读了课题,一定会惊讶,大家见过番茄,也见过太阳,但番茄太阳是什么样子呢?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课文为什么要用“番茄太阳”做题目呢?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一定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检查预习情况

(1)交流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正音:亲戚(第一声);字形:盲(理解:无目就是盲人)、蔬与疏、慌区别;献

(2)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带些感情。

(3)再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按时间顺序理清线索)

(1.生活的艰难,让“我”的心情很灰暗,但是每当我看到菜场上一位爱笑的盲童的被父亲拉着手,通过触摸认识各种蔬菜的情景,“我”便感到温暖起来。

2、明明问“我”太阳是怎样的,爸爸告诉她太阳像番茄一样,明明称太阳为番茄太阳。

3、明明要去做角膜移植,临别时她说要把她的脚给“我”,“我”被她善良的心感动了。)

2、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初步理解“番茄太阳”

1、番茄,太阳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自由朗读课文,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组织交流。

(1)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①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②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③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2)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话中的“番茄太阳”指明明心中的太阳,第二句话指明明的笑脸。第三句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3、过渡:第三句话中的“番茄太阳”似乎不明白,下节课,让我们走近明明与作者,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三次出现过“番茄太阳”,前两次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二、精读感悟。

1、上堂课,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2、让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明明吧!相信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文中的主人公明明一定给你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她的这些特点的。

3、学生自读,做批注。

4、学生交流

(1)虽然失明,却是个漂亮的女孩。

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笑起来像个天使。

(2)活泼开朗:尽管小女孩的命运坎坷,生下来就没有看到过色彩斑斓的世界,但是她从不哀怨,依然那么爱笑。

出示: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特别爱笑。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追着人走。看着她的笑脸……“番茄太阳”。那个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脸。

重点理解并体会这句比喻句的好处: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明明爱笑,笑声特别感人。)

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态度。

(3)机灵聪明1.能通过触摸认识许多蔬菜;2.通过拐杖的声音认识了我;3.喜欢提各种问题。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吗?明明好奇地问……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

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热爱生活的态度。

(4)善良,有爱心的孩子:虽然她自己是个盲童,但是她还愿意帮助“我”,愿意把她的脚给我。

出示:我弯下腰……给你,好不好?

读好这句话,感悟明明的关爱他人。

5、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盲童,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灰暗——自己是个残疾人,生活很困难。

温暖——尽管盲童一家生活并不富裕,而且家中还有一位残疾的孩童,但是他们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情景,让我感动温暖。

心疼——小女孩那么漂亮,那么可爱,可是命运对她却是那么不公,双眼什么也看不见,所以作者觉得心疼。

快乐——明明的开朗,对生活的乐观感染着我,让我也变得快乐起来。

重点体会这句比喻句的好处: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原先我的心房是灰暗无比的,是明明的笑声给我带来了快乐,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喜欢——明明的聪明、明明的可爱,让我喜爱上了她。

感动——明明的善良深深打动了我,虽然她并不知道把腿给别人意味着什么,但她是诚心诚意的,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她将好心人的关爱毫不做作地传给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让我觉得红红的“番茄太阳”挂在了我的心中。

重点感悟细节描写: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6、小练笔: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的心声吗?请你帮她尽情地倾吐吧!

补写: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7、文章学到这儿,你觉得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

(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这颗爱心中包含着什么?(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8、相机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明明虽然离开了我,但是她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她那美好的心灵,就像灿烂的太阳一样,温暖着我的心。

9、通读全文,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番茄太阳”为题?

三、作业

读一读《飞吧,断翅的小鸟》,互相谈谈感受。

板书设计

明明心境番茄太阳

开朗灰暗红红的太阳

美丽温暖姑娘的笑脸

聪明心疼美好的心灵

善良喜欢感动

推荐访问:小学四年级 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版权所有:价值范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价值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价值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