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价值范文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度消费心理学研究论文五篇

2023年度消费心理学研究论文五篇

发布时间: 2023-03-28 20:35:1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消费心理学研究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消费心理学研究论文五篇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边缘性学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消费心理学研究论文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消费心理学研究论文 篇一

《消费心理学在高职平面设计专业中的教学应用》

摘要: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消费心理学是一项有着意义却普遍缺失的内容。为了在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妥善的纳入消费心理学内容,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设想,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运用消费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改善设计创作,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 高职 平面设计 应用

一、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存在意义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门类,商业性是其基本属性。广告、标志、版式、包装、展示以及“VI”设计等,无不因商业上的需求而产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商业平面设计作品,其内容往往是对商品或者服务的展示、宣传,其对象,即该作品的目标受众,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作为一个商业平面设计作品的作者,受众对该商品和服务的心理诉求,是其进行设计创作无法绕过,必需思考的问题。因而,具备一定的消费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非常有必要对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学教育。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围绕着构成这类基础课程和标志、海报、包装、“VI”设计等应用课程来组织,像消费心理学这样的市场导向性课程的意义却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基础扎实、知识体系完整,却与市场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不强,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二、在平面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消费心理学教育在设计类专业中的存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将其纳入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的探索。然而,对于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来说,在短短三年的培养时间内,教学内容本已较多、课程也比较紧凑。那么,如何将消费心理学教育稳妥的纳入到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并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理由如下:

1、不宜过早地给学生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

高职类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几乎都是绘画基础课程,对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入学后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夯实他们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平面设计的知识、技法,培养他们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如果在他们还没完成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完全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时候,就过早的给他们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理不清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同时,此时的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社会、接触市场,通过实习和找工作的经历,对专业方向所涉及的市场和消费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3、毕业设计阶段的消费心理学教育最具效果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和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挑战、他们有了解市场、了解市场的主宰——消费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他们根据兴趣、根据对职业发展的意愿或者实习的经历确定毕业设计项目的时候,都有着完成一件足以证明自己实力的完美作品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时候的学生在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之后,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同时,毕业设计阶段紧邻就业,这时候组织他们学习消费心理学知识,且经过与毕业设计项目的结合运用,印像清晰、深刻,在毕业开始工作后,这些刚学到的东西拿来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消费心理学教学实施

1、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

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是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环节。由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往往一边忙于实习,找工作,一边进行设计创作,能够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讲授消费心理学知识内容,不可能像商务、市场类专业的学生那样系统、全面,而应对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在内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进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讲解,并对消费者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消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消费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消费心理分析。

对于讲授的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请校内外教授消费心理学的专业老师来进行讲座,专业老师的讲座,因其经验丰富、内容全面、讲解权威,显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没有这种条件的,则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收集、整合一些消费心理学的教学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凭借自身理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解。而这就要求指导老师熟悉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再演绎能力。而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讲授,指导老师都应选择一些消费心理学的相关教材、文章、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

2、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识理论的讲授之后,指导老师便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消费心理学原理,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心理分析。

进行心理分析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分析作业。也可以将有相似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组合起来,成为受众心理分析小组,小组成员间分别针对各自设计项目的目标受众人群心理进行相互讨论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报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设计项目目标受众人群消费心理特征的判断和确立,包括在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层次、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细致程度、情绪和偏好的持续程度,对流行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费的目的性、浏览、选择和购买习惯,对品牌、包装和广告宣传的认同度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偏好特征,这些设计作品的定位的影响因素。第二,目标受众的消费动机,消费动机和受众的消费心理特征,构成了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心理诉求,对消费动机的分析决定了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吸引受众眼球。第三,设计作品发布方式,通过对设计作品发布、接触受众时的方式、环境对受众产生的感官影响和心理变化的分析,为设计作品的设计创意寻求依据,设定条件。

3、对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调查

学生自己或者学生们之间运用刚掌握的消费心理学知识,针对目标受众所进行的理论分析,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而检验理论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实践。所以接下来要求学生们运用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对拟定的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进行现场调查。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等。受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的组织能力、物质条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种相对简单、便于开展,较为适合作为受众心理调查的方式,其中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解受调查者信息的问卷法,因其使用预先编制的问卷表格,标准化的问题设计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时也有利于相互比较,因而最为适合学生采用。

问卷调查由设计、组织、调查、汇总、分析等一系列步骤组成,工作量较大,需要学生分组开展,分工合作。这样,我们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组,就可以由此延伸为心理分析调查小组。问卷表格应由学生小组根据设计项目的调查需求自行设计,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表格应包含受众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形式上应多做选择,减少文字填写量,从而方便受访者填写。

组织对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调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通过在现场调查中与目标受众的沟通交谈,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又因为与目标受众的直接接触,为即将开始的设计创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而通过将调查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补充和完善,可以使学生在将来的设计实践中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的经验更加丰富,充实。

4、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

通过现场调查及汇总、分析,掌握了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消费动机,也就是把握了目标受众的心理诉求,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也就有了准绳。

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决定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入手、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对于平面设计作品而言,就是为满足目标受众人群的主要心理诉求,决定从其设计内容哪些方面的特质、性能入手,采用何种创意烘托该特质、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构成画面、采用怎样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样的设计风格。比如设计一款为年轻人目标消费人群的服装品牌海报,可以突出其时尚、运动、自我等方面的品质风格,可以通过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运动活力的画面,采用新潮、简短、有力的流行广告语来反映这些品质,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充满动感的线、面构成,炫酷的字符设计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设计风格,以满足年轻人的消费心理诉求。

完成了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作品创作的消费心理学准备即已完成,即可进入设计创作阶段。对平面设计专业结合毕业设计实施的消费心理学教学也就由此收官。

四、结束语

通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实施,使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消费心理学方法改善创作,增强作品市场适应力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能够设计出符合受众心理诉求的成功的设计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萍。 消费心理学教程[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祝帅。 设计观点[M]。 辽宁: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杨敏。 教学、市场两生花[J]。 包装与设计, 2009(04)

大学消费心理学论文 篇二

大学生作为一代新生的消费群体正在逐渐的为整个消费全体注入新的思维,由于他们处在社会过度阶段,由于群体的个性化,使大学生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大学生们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步入社会,没有经济来源,消费水平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处在不同的地区,家庭经济状况和性别的差异会导致大学生在消费方面也存在区别。

一、大学生消费观念现状

1、合理消费是主流。合理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因为大学生没有步入社会没有经济来源,发部分的经济是来自于家长的提供,做兼职的也很少,这使他们每月的生活费用都是有限的,而这些钱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吃饭和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他们会尽量选择那些经济适用的生活用品。

2、消费方式多元化。如今的大学已经不再是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手机、旅游、电脑等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女生的消费方式要比男生更加多元化一些,消费的项目也比较多。

3、消费透支减少。由于性别差异使得男女生在消费透支方面也存在差异,女生的透支和借钱现象要比男生小很多,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自己非常热衷方面的活动也不会控制不住自己大肆花钱,这点男女的观念都比较统一。

4、消费的情绪性。消费的情绪性表现在消费的连续性,一方面是消费的不理智性,容易受媒体宣传的影响和商家促销方式的感染,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前卫性消费,消费观念日益超前。大学生接受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容易接触和理解先进的事物,消费观念相比较其他群里要前卫,变化也比较快,对西方的提前消费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现在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多样化,很多大学生有新的想法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宿舍楼群成了他们创业的丰富的基地。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理财观念薄弱。

当问及对“理财”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表示经常听说但具体怎样理财都不理解,当被问及学期结束后个人的财政情况时,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清楚每月的费用具体用在哪些方面,没有记账的习惯,每月对自己的生活费也没有具体的规划和安排,略有剩余的同学也会在假期回家之前将剩余的费用消费完,只有小部分的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大学生的理财意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男女存在差异,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有史以来都是比较相似的,90%共同的支出都是以生活费用和学习材料。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占比重最大的方面。在被调查的女生中显示,80%的女生为了保持身材的苗条和节约支出用于其他用途选择低价的饭菜或者选择减少餐顿,而男生中也有33%未达到饮食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注意过自己的身体健康和营养饮食方面问题时,90%的同学表示赞同,但是并把它没有在饮食生活的主要位置。而且女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也和她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36%的女大学生遵从了女性消费者对时尚、护肤、美容、装饰等外在打扮上更感兴趣。逛街是享乐的观点被绝大部分女同学以现实表现推翻了。

3、攀比心里男女有差异。

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中促发你在攀比现象,男生中的攀比心里比较少,但是在女生中53%的人认为存在攀比之风,攀比现象在性别差异中还是有明显的比例,这可能与社会现象对女生的影响有关系。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策略

我国社会虽然经济与以往比较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继续引导大学生保持勤俭朴实的消费观念,反对铺张浪费、过度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里和行为的研究

教师要在常规教学中,将正确消费心理逐步渗透到教学中,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举出实际的案例,使莅临教学真正拜托照本宣科的说教,注重研究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

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风气

大学生良好消费习惯是一个学校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健康生活观,人生观的重要部分。学校应该把培养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作为校园文化基础的主要的保证,举办一些与大学生消费理念心理有关的沙龙活动,以良好的消费心里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

3、发展个性消费

世界上也没有性格相同的两个人一样,来自不同家庭和社会背景的人产生的消费心理和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是完全不同的,更何况是处于彰显个性时期的大学生们。对大学生的消费应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因此,我们不宜阻止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经济条件足够支持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促进大学生的个性消费。

4、消除不良消费,提倡适度消费

消费需求的内心满足是没有尽头的,有些大学生存在攀比心理,为了满足和其他同学的竞争需要和虚荣心的作祟,不考虑个人和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随心所欲消费等过度消费的情况,他们有消费的冲动性却缺乏理性。适度的消费是保证大学生的正常的生活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在不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的基础上产生的合理消费,对于远离家长独立生活的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思维,造成了很多学生不健康的消费方式,甚至个别学生不顾个人家庭条件的困境,欺骗家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因此,倡导适度消费,必须让大学生从我们的国情、社会发展状况和家庭教育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学习。

5、倡导消费文明

消费文明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强调适度消费,提高消费组成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消费利益最大化。通过倡导正确消费文化,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从而可以对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正确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选择。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独立行为的表现,但从进一步的层次,消费心理、消费情绪、消费意识、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是社会文化的体现。所以。应该在大学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引导大学生监理正确的,科学的,顺应时代要求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三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心得体会。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心理在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的表现,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调查统计显示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有如下心理特点:

女性花钱爱算计:女性中花钱特别仔细的占12。4%,比较仔细的占49。8%,花钱不太仔细的占20。7%,花钱很不仔细的占2。9%,不一定的占14。2%。

年龄越大手越紧:40岁以上年龄段消费者花钱都“比较仔细”,并且表现为年龄越大越仔细。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近乎“特别仔细”。相对而言,20—2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花钱最不仔细。

学历越高,职位越高,花钱越不仔细:一般说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们消费比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体消费特征为“比较仔细”。从消费者职业和身份特征上分析,花钱最细的要数离休人员,其次依次是农民、军人、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花钱相对最不仔细的是私营业主、个体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学生。

当今十大消费消费心理趋势:求实求廉求实、求美、荣誉、舒适、安全、好胜、好奇、好痞。求实、舒适、安全反映消费者对理想商品的基本要求,而要吸引高消费人群的眼球需要在美、新、奇等方面下功夫。

消费者购物“看脸谱”:购买时装、化装品,青年女营业员受顾客欢迎,不仅因为她们更懂行,而且还可以当场示范。而选购家用电器,青年男营业员就更受欢迎,一般消费者认为男青年应该对电器内行,而且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

另外,中年女营业员因生活经验丰富、性情友善、注重待人接物等长处,最受消费者信任。人们买童装、食品、一般生活用品,都喜欢请她们当参谋,而且她们整体服务态度好,所以上商店找“商嫂”已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营业员的取向,消费心理学心得体会。上海人在选购丝绸、茶叶、首饰等商品又特别爱找“法老师”,人们相信他们具有识别商品真假和辨别质量高低的能力。

消费心理在消费活动中的表现: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及消耗各种消费品过程中的活动受消费心理的微妙影响。

(一)消费者的感觉

消费者对客观外界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开始的,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消费者在判断一件商品时也必然是由感觉开始的。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

(二)消费者性格

在消费活动中的表现消费者因年龄、能力、兴趣不同在性格上形成个性差异。老年人注重商品的价廉物美及实用性,讲究结实耐用;年轻人则相对灵活,注重商品的外表,讲究个性化及时尚;一些先富的大款则追求高档次的商品,注重名牌。

(三)消费心理的动机

分析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行为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消费者的购买活动都是由动机推动的。过去,由于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我国消费者比较注重求实、求廉动机。购买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的实际效用,讲究经济实惠,经久耐用,并不过分要求商品外观的美观、新颖。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追求商品的时兴和新颖的求新动机,追求商品的惊险、与众不同的求异动机及注重商品的造型美、艺术美的求美动机在当今消费者心理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还有注重省时、省力,使用及维修方便的求便动机;追求厂家信赖,商品档次的求名动机;与他人攀比争荣的好胜动机;为从属于某一群体而消费的从众动机;出于喜爱,崇拜而产生的模仿动机等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复杂多样。

因此, 企业要正确分析和认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分析,是为了适应顾客的需求,是发展市场的基矗所谓正确分析是说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必须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观点对他们的购买动机进行分析研究。消费心理学认为:顾客的购买动机有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惠顾动机之分。感情动机又分情绪动机和情感动机,情绪动机具有冲动性,即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动机是消费者精神风貌的反映,具有稳定性。理智动机是对商品进行了解、分析、比较后产生的,具有客观性、周密性。惠顾动机是顾客对特定的商店、厂家或品牌特殊的信任和偏好,它是感情动机与理智动机两者结合的产物。

消费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四

消费心理学是在普通心理学一般原理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今已经发展到了极为成熟的程度,它主要研究消费者在市场活动及日常的消费活动中心理和行为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变化规律。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时的思想过程,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对于产品或服务的要求。每一种消费活动都由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组成。学习消费心理学对于认识市场经济流通,开展营销活动,以及提高购买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合理的调节消费心理,是理智消费的前提。

在消费行为中,生活性消费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时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种消费活动中,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心理所产生的消费行为就有很大不同。

比如女性消费者与男性消费者。

在现代,女性的消费心理成为了企业、商家必须抓住的一点。尽管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但由于追求美丽的心理,她们在购买商品时考虑的会是这件商品能不能展现自己的美丽,能够展现形象美及增加魅力的商品会使得女性的购买欲望得到极大的加强。这个时候女性的消费心理会变得感性许多。那么,对于商家来说就需要把营销行为的商品做得更符合女性的选择要求,对于消费者来说就需要在考虑商品的美丽与否的同时,考虑个人购买能力及各种条件的限制,不能盲目消费。

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一般比较简单。他们的购买动机形成迅速、果断,并且具有被动性,在消费行为中,他们有极强的自信,还有极强的目的性,不会做过多的比较与选择,情感色彩很淡保这样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好处就是不会多次、长期高消费,但是带来的坏处也很明显,他们不会关注消费品的细节,导致购买的商品常有细节问题,他们也不会纠结于商品的价格,导致花费了高于商品本身价值的金钱。对于这种消费心理,商家在营销活动中可以采用更加有技巧性的定价策略来吸引男性消费者,而消费者就需要在消费活动中多注意购买细节,多比较商品的价值,做出合理的购买决定。

再比如青年消费者与老年消费者。

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就是追求时尚、希望表现自我以及注重情感宣泄。随着青年人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更追求的是表现个性化的消费品,力图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面貌。他们也富于幻想、思想活跃、喜欢冒险,所以新颖的消费品往往更能吸引青年消费者,也极大的促成了他们的购买欲望。然而,青年消费者由于人生阅历不够丰富,思想没有完全成熟,这就导致他们在消费时难免的会有冲动的行为。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原因都是情感的宣泄,由感性主导了消费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这样的一种消费心理使得很多的新兴产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也促使了产品创新的进程,然而对于青年消费者群体来说,这样的消费心理给他们的消费活动带来了极大地困恼,极富有感性的、冲动的、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带来的只会是经济压力的增大。所以,青年消费者更应该学会理智消费。

相比与此,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就保守很多,他们的消费行为富于理智,并且精打细算、极有主见,以至于显得有些过于保守。对于企业、商家的宣传以及营销模式,他们没有丝毫的关心。在做出消费行为前,他们会认真的分析得失与这次行为的价值所在。这样的做法使得他们很少为冲动而付出代价,但是在某些创新产品方面他们有时候会显得很迂腐,以至于难以理解与劝说。对于有着极高的品牌忠诚度的中老年消费者群体,企业的营销策略应该多考虑消费者的意见,提供更多的后续服务来让中老年消费者满意。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作为青年消费者一部分的我们,同样具有不一样的消费心理。

大学生的消费更加趋向于潮流,也就是大众化的方向,就好像所有人都有这样一个消费行为,我没有就会落伍一样。还有就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比一般青年更加不理智,上大学带来的经济花费自主导致了一大批一大批的不理智消费行为,很多的大学生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活费花在了哪里。对于这样一种消费心理,更应该注重的是个人消费习惯的养成,只有养成了一种理智、健康的消费习惯才能有效地促使消费行为变得更有价值。

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可以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消费行为,对于以往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加以指正,可以由同样的消费支出获得更好的效益,避免做出不理智的消费行为。

大学消费心理学论文 篇五

一、大学生的个性消费行为表现

所谓个性消费,通俗点说,就是人们要求自己所使用的产品能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志趣和心情。个性消费的出现可以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消费者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使得对个性、差异化的表现更加明显和复杂,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形式的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更希望拥有产品之外的个性部分;二是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培育了个性市场,消费者能在品种繁多的产品中做个性选择;三是个性消费环境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为个性消费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面对着社会结构的改革,利益分配的调整,信息膨胀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其思想、价值观、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也必然带来个性消费行为的变化:

首先,主体化的价值观导致自我消费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主体化主要表现为主体意识、个人拼搏、自我表现、自我价值等思想观念更强,他们崇尚自立,追求独立的人格,从依附走向独立,从被动到主动,从退避到进取,从自我压抑到自我表现。在消费行为上则表现为自我消费意识增强:

(1)消费观念的时尚和新潮。据调查,有12%的同学非常认同、35%的同学比较认同“只要喜欢,再贵的东西也会想法买下来”,换言之,近5成的同学在消费时强调个人喜好。当被问到是否会体验超前消费时,19%的同学选择会,45%的同学选择不会,36%的视情况而定。而现实中,有26.6%的同学已经有过超前消费。

(2)个性品牌消费占主流。调查中,大学生零花钱主要用在运动服装、电脑游戏软件、社会交往等,而对于购买服装,52%的学生选择在专卖店购买。

其次,世俗化的价值取向导致消费的务实性。大学生的价值观已逐渐从理想向世俗化转变,以往易冲动浮躁的心态渐趋理性化、成熟化,大部分大学生基于现实经济条件以及务实性的态度,在消费决策上以求实、求廉为主,另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加上没有自己创业艰辛的体会,在消费决策上则多表现为求新和求名。

调查中,7.3%的人在衣食住行的标准上选择“以经济实惠为主”,59%的人选择的是“兼顾实惠和高标准”,仅有5.3%的人“尽量追求高标准”。此外,在购买物品时,54.6%的人首选“质量”,27.7%的人首选“价格”,还有18.8%的人首选“时尚”。

第三,多元化价值观带来多元化的消费。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价值主体的个人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兼顾化。大学生已不再被传统观念所约束,社会的多元化给了他们个性拓展的空间,消费上亦呈现出更为多元化:

(1)更为理性的金钱观。一方面,大学生渴望拥有金钱,在对金钱观念上,48%的人认为“金钱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较强的经济独立意识。在被问到希望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消费的收入时,77.8%的人选择“打工”,但还是有10%的人选择其他的方式或不清楚。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意识,他们选择了更积极主动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金钱的要求。

(2)社会人际消费表现突出。当代大学生多为20世纪80年代出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狭小和封闭的成长环境以及从小到大紧张的学习压力使得他们的个性表现较复杂,一方面,自我意识强,责任意识淡薄,团结协作能力弱,另一方面,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以及年轻人特有的个性又迫使他们有社会交往的愿望,在消费表现上突出表现在社会和人情消费逐渐增多。调查中,有85.2%的同学有“人情消费”,而“人情消费”则集中体现在“为朋友/同学过生日”、“请同学/朋友吃饭”等。

(3)多样化的闲暇形式。大学生闲暇时间的运用更为多样化,面对媒体和市场的诱惑,他们表现出多样的闲暇形式。

二、品牌个性塑造及其必要性

品牌和人一样都是有个性的,所谓品牌个性,其实质就是消费者真实个性在某种商品上的一种再现。品牌个性的塑造就是企业通过对动态市场的准确认知和把握,把目标市场的共同特征提炼出来,并加以强化。同时持续不断地向目标市场消费者进行这种概念的传达,以取得目标消费者的认知与共性。对大学生这个目标市场来说,品牌塑造的思路就是将品牌个性与大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其消费个性)相匹配,则品牌成功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个性的前提下,认为塑造品牌个性是:

1、当前大学生市场所要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教育年鉴统计,这几年招生数量仍在不断上升,可见大学生市场潜力之巨大,产品需求之旺盛,是各路商家的争夺之地。生活在这个缤纷的世界里,每天大量的影像、声音、形象和想法都在冲击着大学生们,广告的喧闹,品牌的众多,让他们无从选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品牌的灵魂是个性。

一个没有个性的品牌,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生命力。自己的产品要在芸芸众生中凸现出来,被大学生接受,并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必须使品牌体现出差异性。用产品属性、功能等来展示差异性是很难保持的,而由品牌个性建立起来的差异性则最牢固,很容易在消费者脑海里扎根。此外,当前大学生市场以日用、百货这种差异化较小的产品居多,企业或商家要展示本身品牌的差异性,必须建立个性化品牌。

2、大学生个性特征所决定

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较典型的个性特征。一是思维方式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移,其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都在增强。表现在有主见、不盲目服从、不人云亦云。他们的思维具有较好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对新事物容易接受和理解,对新环境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是感情奔放,好强、好胜、好冲动,敏感好奇,追求时尚。一方面,能相对克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但由于其在生理和心理等的不成熟,又使得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具有不稳定因素。三是具有叛逆性。在不断的成长中,大学生的自由和独立的愿望更强,他们极力想摆脱外界的束缚和干扰,有时喜欢表现得特立独行。

品牌的个性塑造不能离开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心理,一般来说,消费者都喜欢和他个性相符合的品牌,因此,要更好地抓住这个目标群体的的心,必须塑造出自己品牌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的充分体现就在于品牌的个性。

3、品牌忠诚度的培养所必需

品牌忠诚度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行为忠诚度和情感忠诚度。行为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在实际行动上能够持续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这种行为的产生可能源于消费者对这种品牌内在的好感,也可能是由于购买冲动、促销活动、消费惯性、转换成本或者市场覆盖率高于竞争品牌等其他与情感无关的因素促成的。

情感忠诚度是指某一品牌的个性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吻合,消费者对该品牌已产生了感情,甚至引以为豪,并将此作为自己的朋友和精神寄托,进而表现出持续购买的欲望和行为。

品牌个性大部分来自情感,只有少部分来自逻辑思维。这是因为品牌个性反映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感觉,或者说是品牌传递给消费者的感觉,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这种品牌的感染力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强大的品牌动力,最终形成情感忠诚度。

对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中,情感多于理性,现在的很多消费会留下很多情感因素,比如可口可乐、耐克、NBA等等都带给大学生们对学生时代生活的怀念。而这种情感感染力不仅仅体现在现在,它还将产生空间和时间上的辐射性、延展性,随着大学生们走入社会,品牌忠诚尤其是品牌情感忠诚将极易在他们未来的中高消费阶层中产生。

三、品牌个性塑造的`策略

品牌个性的塑造必须借助一系列的因素来积极驱动,大卫·艾克把这些因素分为与产品相关的因素和与产品不相关的因素。基于以上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对品牌塑造必要性的叙述,品牌个性的塑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产品品牌个性化

体现产品个性的因素有产品类别、属性、包装、价格等。因此,产品品牌的个性塑造也即围绕着这几个因素进行。首先,在产品的类别和属性上,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大学生市场,“差异化”和“创新”是首选。当前进入大学生市场的产品主要是生活基本用品和IT电信产品,事实上,大学生本身特性就决定了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新东西。

任何能体现其价值、形象、个性的产品和服务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现在大学女生中盛行的美容、美甲、耳饰等能充分表现大学生的自我形象和个性,但这些产品和服务几乎都来自于日本和韩国。其次,产品的包装犹如人的衣服,它不仅可以美化产品,同时也是品牌个性的体现。面对大学生的产品包装要符合他们的口味,太俗太华丽的都不适合,而有着独特“气质”的包装一定受欢迎。

如有的企业把“酷文化”融入在包装中,以宣扬其特立独行的个性。第三,价格。由前分析可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多元化的,月消费额从几百到几千的都有,但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比较务实,如果一味追求高价策略,不仅会带来校园的过高消费,而且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但如果都实行低价策略则会略显落伍,从调查中可以看出,5成左右的大学生购买服装类产品还是选择专卖和超市,而这些地方的价位都比较适中,能被大学生所接受。

2、品牌传播的个性化

品牌的个性,常常通过广告的沟通及传播策略得以清晰明朗,进而形成一个鲜明的形象。

以大学生为目标市场的广告策略可集中选择为:一是品牌形象代言人的使用。品牌形象代言人最能代表品牌个性及诠释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关系,它实际上是将品牌的个性特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换言之,消费者的每一次消费行为实际上都是对某一特定角色形象的自我心理体验,而这种角色的自我感受和体验也正是消费者采取消费行为的目的之一。对大学生市场来说,名人,尤其是当期明星,毫无疑问是最好的代言人。

二是诉求方法的创新。以大学生为诉求对象的广告,应当以情感诉求为主要手段,打造时尚、温馨、青春、简洁等广告风格。为满足大学生的求新、求变、求名的消费动机,广告内容应力求新奇、形式多样、信息快捷。三是传播媒体的使用。平面广告以时尚杂志为主,空间广告则以热门电视节目、校园户外广告等为主。此外,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网络广告来传播品牌个性也已经成为品牌传播的新的途径。

3、品牌个性定位的与众不同

品牌个性定位是指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个性风格与市场定位。品牌个性的定位不是宣传产品。关键是发掘出兼容具体产品的独特风格与经营理念。品牌个性定位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大学生的品牌定位,不仅要满足大学生的当前意识要求——以新潮、时尚、休闲、个性为主,还得满足大学生未来的意识要求。很多定位于中产阶层的产品在大学生中也有一定市场。

以信用卡为例,前不久,在上海各大高校的食堂周围及校园要道,招商银行的专职人员向高校大学生宣传信用卡的各项优惠政策,场面之热烈,形式之多样,一时间,办卡摊位前被大学生围得水泄不通。继招行之后,建设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在随后的一周内也相继在上海高校抢滩。显然,银行已经看到信用卡在校园的市场潜力。几年后,大学生就将踏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的中高收入人群,银行只要先让大学生成为其客户,然后通过加强售后服务等措施,使之成为自己的忠诚客户,就可为将来拓展业务空间。

此外,定位于白领阶层的,能彰显成熟或成功男性(女性)魅力的服装、高级化妆品,也同样能满足大学生对未来自我的一种渴求。因此,在品牌个性定位上不应拘泥于现在的一些表象的东西,更要看到大学生们对未来自我深层次的渴求。

4、品牌文化的独特性

品牌,是一种文化,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

品牌文化就是结晶在品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形态以及经营行为的总和。

面对大学生市场,在塑造品牌个性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育独特的品牌文化。一旦某种品牌文化在大学生心目中建立起来,选用该品牌就会成为大学生们终生理解、接近该种文化的一种途径。以索尼为例,索尼的校园营销战略是“放长线,钓大鱼”,即以文化为线,大鱼则是现在的大学生——未来的中高层消费者。

面对目前尚未饱和的DV市场,作为中国DV市场的霸主,索尼把视角瞄准高校,在2011年9月—11月,索尼公司通过举办全国DV大奖赛、全国高校DV巡回讲座、邀请知名人士做各种演讲和互动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在培养学生对DV文化的热爱,追求高品质的DV文化的同时,建立了大学生对索尼的品牌忠诚。同出一辙的还有飞利浦的历时五届的“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事实上,跨国公司在大学生中的这些超前品牌经营,目的是在大学生们还在读书期间,就让他们对本公司产生好感,而这种好感来自于两者:一是产品,二是对公司文化的认可!

推荐访问:消费心理学 研究 论文 消费心理学研究论文五篇 消费心理学研究论文 消费心理学研究论文题目

版权所有:价值范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价值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价值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