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价值范文网>教案设计 > 2023年生物教学教案7篇【精选推荐】

2023年生物教学教案7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2023-03-28 19:5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生物教学教案7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生物教学教案7篇【精选推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生物教学教案(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生物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等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

[教学重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

[教学方法]

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各种图例现象,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从现象归纳出本质结论,并表达交流。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演示蒸腾作用的盆栽植物;3、染红的瓶装水;4、6号针筒和滴液管;5、接水盘。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利用“雨林谷”等图片引入植物体内的水分来源于土壤中。进而导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观察:多媒体展示水分运输演示实验。

思考:1.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三、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

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概述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思考问题: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吗?

2.看图说话,归纳蒸腾作用的自身意义。

图1为何刚游完泳上岸的人会觉得冷?

图2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

图3为何植物内的水是往高处流的?

四、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观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设问:

①不同环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中水之间是如何转换运动的?

②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③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什么作用?

④为什么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2.(根据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谈谈自己的感受,懂得爱护植物,保护森林,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

家园。所以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还应该多节约用水等。

五、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六、课外作业

1.学习指导2.课外实践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农田灌溉方式及建议。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运输结构 导管 (无机盐)

运输方向 由下往上↑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

2.意义

降温

拉力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生物教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

● 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为全班同学准备: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组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的动物图片,不同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除了校园里的动物,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生活在哪?(充分让学生由发言,体现动物的多样性)

二、自主探究: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吗,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动物分一分类,讨论分类标准,并说说分类方法(预设: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2、比较动物的骨骼观察比较鸟、狗、鲤鱼的骨骼有什么共同特征,摸一摸人的骨骼有这样的特征吗?总结: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三、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1、说说鸟,兔子,金鱼,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根据此标准把动物分成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

四、拓展性活动:播放动物世界短片,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三):高一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篇三

光合作用教学案例

克州(师范)三中于建银

【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光合作用在高中生物的整个教材中都是处于重要地位。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和通过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来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二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第一课时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结合自己所动手完成的实验,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最想突出的处理: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

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了解光合作用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⑵。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反应方程式、概念、过程、意义;⑶。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和实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③明确科学的研究态度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⑤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

4、能力方面

①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②培养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

①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②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实验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

四、教学难点

单因子变量原则中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的辨析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搜集相关图片和素材;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绿色植物硕果累累的图片;人和其他动物吃的各种食物的照片。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了解?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激情引趣,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重视

1、光合作用概念: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问:光合作用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2、光合作用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要每个同学对几个著名实验的实验年代、科学家人名、国籍、实验过程、实验结论逐一整理。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体会讲述如何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

为加深印象,教师通过Flash多媒体课件演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并归纳实验结果。

从光合作用发现过程我们看到科学工作者对科学事业执着追求,严谨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很好学习,我们更需要学

习科学家们科研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感受科学发现过程,提高学生探索求实的科学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原则和方法。

问:我们刚刚学习过了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1880年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那么同学们回忆第二章学习过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分析比较叶绿体中哪些结构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请一学生上台对着细胞挂图讲述细胞中叶绿体的结构设计意图:巩固已学知识。

3、叶绿体中色素:教师展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帮助同学回忆,用几分钟讲述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4人一组完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设计意图:认识实验探究过程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科学道理。体验合作学习过程。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给学生演示叶绿体的色素吸收光谱的现象。方法是:用红、橙黄、绿、蓝紫色的薄膜,分别遮住同一光源。把盛有叶绿体的色素提取液的试管,分别放在红、橙黄、绿、蓝紫色光前、让学生观察这些光透过色素提取液的情况。可明显地看到红和蓝紫色光透过的较少(暗),橙黄和绿色光透过的较多(亮)。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得出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此基础上,出示教材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谱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曲线含义,总结光合色素吸收光波的不同特点。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一

生物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学会“蝎、蟋、蟀、蝈”4个认读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文中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4、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表”)

2、问: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出示表内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表里面有哪些东西?生看图回答。

师总结: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板书“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22课《表里的生物》。

3、板书课题,生齐课题。

二、出示预示提示

1、学会“蝎、蟋、蟀、蝈”4个认读生字。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文中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文中找出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

4、学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示听课文录音。

三、整体感知

1、画出生字词,自学交流并汇报

(1)生自己读

(2)指名读

(3)归纳这些生字的特点(都是“虫”字旁)。

(4)学生欣赏这些动物的图片并了解它的特点。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话(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1)让学生带着这段练习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完成这段练习。

(3)师进行点拨并板书出主要内容。

四、深入学习,体会人物个性。

1、课文中主要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我”和爸爸,文中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

(1)请同学在文中找出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3)指名说说这些描写哪些让你很欣赏并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2、思考

(1)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得孩子?

爱听着声音,想伸手摸一摸

父亲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

好奇心强

(3)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得孩子呢?

渴求知识书包范文、求知欲望强

五、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讨论、朗读中总结“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七、作业设计(任选一题)

1、你对哪些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2、你的童年也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吧,请你也像作者那样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你的童年趣事写一写。

高中生物教案 篇五

一、说教材

《伴性遗传》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节。本节课讲述伴性遗传的现象和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本节以及本章的其他两节《减数_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在第一章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探究基因在细胞中位置的脚步而设计的。本节又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在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为他们理解本节课基因和性染色体行为一致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学生知道遗传病的概念但并不了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因此适合带领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伴性遗传。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接近成熟,而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分析思维,可以对伴性遗传的例子红绿色盲症遗传进行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发展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2)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小问题的习惯,形成探究生活中现象的意识。

(2)形成生物联系生活生产的观念,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伴性遗传的特点。本节课主要以红绿色盲的分析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所以难点为:分析红绿色盲遗传。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以红绿色盲为例进行问题探究,因此我会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对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和讨论,得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请同学们根据PPT上的红绿色盲检查图,检测自己的色觉。此时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到检测和讨论中。之后教师引出:有一种色觉不正常的病症叫红绿色盲症,它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请大家说说什么是伴性遗传。在忙碌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教师采用这样的导入可以很迅速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伴性遗传的学习。

2、新课展开

接下来就是我的新课展开环节,将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症,首先我会出示红绿色盲症家系图。提出问题串:①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②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③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④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通过观察思考学生能知道红绿色盲症是伴X隐性遗传病。此时我会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型图,请学生看图思考为什么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学生通过观察会得出:因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差异,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整个过程我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观察图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接着请学生自己用表格总结出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且分析为什么色盲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此时我会请学生代表上讲台展示他的结果,师生对他进行评价。用表格做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养成对比总结的习惯。

接下来带领学生分析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在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遗传图解后,为了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请学生以生物小组为单位分析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女性红绿色盲与正常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师生共同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的特点是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一般为隔代遗传。

第二步是探究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由于已经带领学生对人类红绿色盲症做了分析,他们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和知识基础,所以我会让学生以生物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经过讨论,我会请一位学生化身小老师上台讲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后我会注意总结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连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定是患者。

第三步是学习伴性遗传的实践应用,学习生物科学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用知识改变生活。所以生物学习要紧密的联系实践。这一部分我会给学生多举一些例子,如通过眼色区别子代果蝇的雌雄,通过芦花羽毛区别雏鸡的雌雄,通过分析家系图决定生男生女等。生活真实的例子更能直观的体现出这一部分学习的价值。

这一部分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会让学生做教材上的基础题,并请有兴趣的同学把拓展题也做了。通过分层次习题的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可以让我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针对性辅导。

3、小结作业

在课程结尾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伴X显性遗传病和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并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个血友病患者家族的家系图,尝试分析血友病是什么遗传病。下一节课的时候进行分享。这样的作业既能应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锻炼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下面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用表格的形式把本节课的重点呈现在黑板上,做到整洁清晰、大方明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内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分析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绿叶、滤纸条、纱布等材料用具,配制好层析液。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1)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太阳能是怎么转变成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的呢?(光合作用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又依靠什么进行光合作用呢?(叶绿体)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强调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不同,其中纸层析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着重讲解,通过f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研磨时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过滤时,用尼龙布而不用滤纸的原因是什么?

(3)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

(4)层析时烧杯要加盖,为什么?

(5)为什么要重复画滤液细线?如果只画一次会怎么样呢?

(6)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如果接触了又会怎么样呢?

(7)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其排列顺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课堂实录),

等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到滤纸条在小烧杯中进行层析时,组织学生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交流实验前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师生交流。交流到第七个问题时,正好实验结果也就出现了,这时找学生展示自己滤纸条上的实验结果,并让学生交流观察自己滤纸条上的结果,教师展示结果比较好的色素带,总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等知识。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含量1/4)叶黄素(黄色)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含量3/4)叶绿素b(黄绿色)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实验原理,有利于掌握操作要领;通过提出探究思考题,注重了试验的探索性;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解决了课本中提出的“不能”、“注意”等的原因,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大有提高。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分离出了绿叶中的色素,那么这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探究二:绿叶中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白光通过三棱镜和白光先通过色素滤液再通过三棱镜的光谱情况,对比思考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并给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学生很容易得出色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1)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许多植物到了秋天叶子就变黄了?红叶是怎么回事呢?

(3)温室的顶棚用红色玻璃还是绿色玻璃好?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对比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看图,提高了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通过联系生产实践进行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探究三: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什么部位呢?

简单介绍前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然后多媒体展示叶绿体的结构。这时提出问题:色素具体分布在叶绿体的什么部位呢? (类囊体)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细胞器来掌握。

探究四:叶绿体的作用仅仅是吸收光能吗?

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资料分析中恩吉尔曼的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叶绿体的功能,并讨论恩吉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原则,提高生物学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那么,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合作用探索的历史。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1、色素的种类

2、作用

(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是课本上重要的学生必做的实验,四种色素与后面要学的光合作用过程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实验室上这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准备实验很麻烦,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不用再另找时间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并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领会了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生物学的科学素养。整堂课学生求知旺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学生做的实验必须做,时间长了不做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下降,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分析拓展能力。在小组的合作实验中,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好,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就差一些。所以教师要着重强调实验的规范性,特别是实验仪器的使用。

生物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

重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多媒体,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从而和地球作出对比;没有条件的学校可收集各大星球的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另外,还准备一个地球仪。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中各大星球的资料。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生物圈的概念

①学生观看生动的课件,然后根据自己在课下收集的资料,共同讨论太阳系中各星球的状况。

②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地球仪,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①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把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

②教师事先让学生们拿出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范围

①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精确的语言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②学生将自己的设想记录下来,然后在全班评比最具创造奖若干名,日后进行一次模型比赛。

①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竞赛。

②教师布置学生设计生物圈的模型。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①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且利用手头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结果。

②学生分别扮演动物和植物在各个星球上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它们对食物、水、氧气的依赖。

教师布置学生扮演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推荐访问:教案 生物 教学 生物教学教案7篇 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模板

版权所有:价值范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价值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价值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